稻草还田对土壤-稻麦体系硅与锌吸收利用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锌是植物和人类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关锌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硅通常被认为是植物的“有益元素”,近年来有关高等植物对硅的吸收、转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每年秸秆资源年产量已超过8.4亿t,水稻秸秆(稻草)是主要秸秆资源之一,实施稻草还田是改良和培肥稻田土壤的的重要农业措施。稻草富含硅,但有关稻草还田对水稻和小麦硅、锌吸收的影响少见报道,且已有的研究多为短期试验。因此,本研究利用稻-麦轮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草还田下,土壤有效硅、有效锌含量变化以及稻麦对硅、锌吸收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硅、锌水平下水稻对硅、锌吸收及其互作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探究在淹水条件下稻草腐解及硅、锌的养分释放规律。以期为稻草还田后锌硅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定位试验表明,稻草还田对水稻、小麦籽粒和秸秆锌含量无明显影响,稻草还田(S)与不施肥(CK)处理、稻草还田配施化肥(NPKS)与化肥(NPK)处理水稻籽粒锌含量(平均为19.8 mg·kg-1)和小麦(平均为47.7 mg·kg-1)差异不显著;从不同试验年份水稻和小麦各处理籽粒和秸秆锌含量看,年际间波动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稻草还田对小麦籽粒硅含量影响小,不同施肥处理小麦籽粒硅含量基本维持在0.16%左右,且年际差异较小;但是稻草还田显著提高了小麦茎叶中硅含量和吸收量,稻草还田配施化肥(NPKS)比化肥(NPK)处理小麦叶、茎硅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4、0.8个百分点,小麦地上部硅吸收量提高47.4%。稻草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颖壳、叶、茎器官中硅含量和吸收量,NPKS处理水稻颖壳、叶、茎器官中硅含量分别较NPK处理显著提高2.2、2.8、1.7个百分点;地上部硅吸收量提高27.6%;地上部吸收多余的硅主要积累在茎和叶中,而籽粒中的硅积累反而有略微降低。稻麦吸收过多的硅对锌的吸收有降低的趋势,NPKS处理较NPK处理地上部锌吸收量水稻降低12.3%,小麦降低4.6%。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还田量7.5t·hm-2·a-1,平均每年可补充锌376.4 g·hm-2,补充硅642.0 kg·hm-2;稻草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含量,NPKS较NPK土壤有效锌增加0.33mg·kg-1;稻草还田尽管带入了大量硅,但是土壤中的有效硅并没有显著提高,稻草还田后硅的存在形态及转化有待深入研究。盆栽试验条件下,不同硅水平下(0、100、200、400 mg·kg-1)施锌(5 mg·kg-1)和不施锌处理间水稻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水稻各器官锌含量依次为茎>根>籽粒>叶>颖壳,硅含量依次为颖壳>叶>茎>籽粒。水稻成熟期,施用硅肥茎、颖壳以及地上部锌吸收量均有一定下降。硅、锌肥对茎和籽粒锌分配比例有明显交互作用,随着硅浓度增加水稻地上部对锌的吸收降低,促进茎中的锌向籽粒转运。施用锌肥水稻地上部硅的吸收无显著差异,水稻各器官中硅的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水稻成熟期,硅、锌肥对土壤有效锌、有效硅存在正互作效应,施锌加低浓度硅土壤有效硅含量为47.9 mg·kg-1,不施锌土壤有效硅含量为33.0 mg·kg-1。即在一定范围内,硅锌肥配施土壤有效硅较单施硅肥显著增加。水田淹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淹水120天后不同秸秆添加量(5、7.5、10 g·kg-1)腐解率为66.1%73.7%。各处理秸秆腐解规律趋于一致:前期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降低,且秸秆腐解率随着秸秆量的增加有降低趋势。淹水条件下,水稻秸秆锌与硅释放规律不同,锌的释放表现为前期较快、后期缓慢增加的特征;而硅的释放率则一直处于缓慢增加状态。淹水15d水稻秸秆锌的平均释放率为81.5%,120d为87.2%;15d硅的平均释放率为20.4%,120d硅平均释放率为64.6%。添加水稻秸秆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硅含量,秸秆添加量对土壤有效锌有显著影响,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是添加量对土壤有效硅没有显著影响。淹水条件下,土壤Eh前期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锌显著降低,而有效硅有效增加;120d在不添加秸秆的情况下,土壤有效锌从1.20下降至0.56 mg·kg-1,添加秸秆后降至0.600.66mg·kg-1;在不添加秸秆情况下,土壤有效硅从122.2上升至191.1 mg·kg-1,添加秸秆后上升至241.0243.8 mg·kg-1。土壤增加的有效硅一部分来自于秸秆释放的硅,一部分来自于土壤自身硅的活化。综上所述,稻草还田向土壤补充大量硅后,显著提升稻麦茎叶硅含量和吸收量;然而稻草还田尽管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锌含量,但是对稻麦锌的吸收无明显影响,可能原因是稻麦吸收过多的硅抑制了对锌的吸收。有关硅对锌吸收的影响机制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从历届高考试题来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等的认识、判断、理解和应用.选择题既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知识掌握范围和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考生要想迅速而准确地做出正确地选择,除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透彻理解和掌握以外,还应掌握解析选择题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   一、极限思维法     根据已知的经验事实,从连续性原理出发
随着人们对农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品质的重视,对丛枝菌根(AM)与植物互惠共生的研究越来越多。丛枝菌根真菌在实际生产中改善植物叶片矿质营养、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提高
圆锥曲线中的有关定点定值与最值问题是常见的一类问题,它几乎涵盖解析几何的所有知识.由于它综合性强,方法灵活,对运算和思维能力要求又高,因此,很受高考和各类竞赛和自主招生考试命题者的青睐,因此也成为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  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给出的综合信息和处理问题的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等思想,并恰当适时地运用待定系
浙江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研究其城市化的时空动态规律,可为本省今后的城市化发展,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有效合理地推进城市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针对以下问题
刚刚落幕的第30届全国物理竞赛中一道考题引起了作者的注意,该题以斜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求解本题可以根据斜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正交分解的思想,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然后利用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解题.在分析问题时,如能结合斜抛运动的轨迹方程分析,思路更为清晰,求解更为迅速.    例1(第30届物理奥赛初赛)在水平地面某处,以相同的速率v0用不同的抛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每年化学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比较迷茫,剪不断,理还乱.笔者经过实践,发现了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轻松掌握并运用这部分知识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  一、学会找出溶液中除水之外的所有微粒    找全溶液中所有的粒子是学习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步,一定不能出错.    例1 找出0.1 mol/L的Na2
方法一 由物质特征结构推断无机物    方法要领:  物质结构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特征结构是解答无机推断题的第一突破口,尤其是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征结构.常用到的知识有     1.原子的特征结构    (1)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的元素有 H、Be、Al;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 2 倍的元素有 He、C、S;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是C;最外层电子数=次外
离子反应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也是重要的高考考点,其中,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考查是个难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我们从离子反应的本质上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路、掌握解题技巧.    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基本而且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在江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离子反应方程式都是必考考点.其中,由于反应物量的不同而引起的离子反应不同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考查是个难点.在我们高中阶段出现
溶度积为新课标新加入的内容,由于此知识点考查方式灵活,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现笔者就此知识点所涉的基础知识和考查技巧为契入点,深入剖析这一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  一、知识储备     1.概念 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当沉淀〖JP3〗的溶解速率等于沉淀的生成速率时,即达到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JP〗     2.表达式对于如下沉淀
时下,人们在谈论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教育时,表现出来的情形十分复杂: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艺术来自西方,因此只要照着西方的路子走就行;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既然是中国艺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