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外语学习者的社会身份构建以及外语学习之间的联系引起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的关注(如:皮尔斯,1995;戈尔茨坦,1997;波洛克,2003)。研究者们针对英语环境以及非英语环境中的英语学习者进行了大量关于身份认同与英语学习的研究。而在中国,对汉语学习者社会身份构建和汉语学习的关联研究,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迅猛发展的需求。 本论文借助诺顿关于身份认同和语言学习的理论及实践,深入探索了三位汉语学习者的社会身份构建问题。皮尔斯(1995)提出,语言学习者对一门外语进行投资的同时也在对本人的社会身份进行投资,并且会受到特定社会情境的影响。研究者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于中国某一重点大学对三位汉语学习者展开了为期五个月的纵向跟踪研究。在本论文中,作者首先描述了三位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投资情况;进而叙述了这三位汉语学习者在不同社会情境中与汉语学习相关的不同行为表现;最后,结合三位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投资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表现,进一步探讨他们的社会身份是如何通过语言投资、在纷繁多样的社会情境中构建起来的。 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对汉语的投资主要是由学习目的所决定的,同时受到学习者性格特征的影响。他们以何种方式投资语言以及在群体中得到何种方式的对待,都与他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密切相关。而学习者社会身份的构建则等同于他们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确立不同角色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语言学习者社会身份构建和语言投资的关系进行研究,汉语研究者和教师能更有效地将对外汉语课程进行恰当分类,并正确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