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液固循环流化床吸附银杏黄酮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运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银杏黄酮主要是在固定床和膨胀床中进行,固定床操作稳定性高、易于控制,但是当固体杂质存在时,易阻塞流道。膨胀床在进行吸附操作时,降低了床层阻力,使颗粒实现了稳定分级,但是其吸附、清洗、洗脱、再生均要进行切换操作,比较繁琐。液固循环流化床(LSCFB)作为一种吸附分离装置,与固定床、膨胀床相比,具有操作连续化、传质速度快、液固间接触良好以及轴向返混程度小的优点。本文旨在探讨LSCFB银杏黄酮吸附作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考察了LSCFB的颗粒轴向固含率分布、流体流动状况、液相混合行为以及银杏黄酮大孔树脂吸附的特性及规律。本文首先运用电导法和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法研究了LSCFB下行床和上行床的轴向固含率分布,研究表明,下行床中密相区颗粒轴向固含率在0.35~0.55之间;稀相区在0.1以下,自由区为0。上行床中轴向固含率在0.01~0.04之间,基本上呈均匀分布。然后考察了LSCFB流体流动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表观液速下,颗粒粒径越大,密相区高度越小。主水流和辅助水流单独变化时,颗粒循环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以KCl为示踪剂,采用电导率仪分别研究了LSCFB下行床和上行床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实验得出下行床RTD无因次方差在0.1左右,液相返混系数Daxl在1.85×10-6~1.81×10-5之间,Bo准数在10.4~16.9之间,床层比较稳定,接近平推流。上行床无因次方差在0.2~0.3之间,Daxl在1.48×10-3~2.96×10-3之间,Bo准数在5.65~7.44之间,说明上行床由于滞留区、循环流等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返混。对LSCFB吸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其结果表明,下行床表观液速越小、颗粒装柱量越大、颗粒循环速度越大对LSCFB吸附越有利。从LSCFB四因素三水平吸附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颗粒粒径范围为0.45~0.6mm、装柱高度为50cm、颗粒循环速度为0.285kg/m2·s、下行床表观液速为0.15mm/s。最后进行了LSCFB上行床脱附模型和下行床吸附模型的研究,其结果表明,上行床模型能够预测床体的脱附情况,实验值与计算值之间吻合的比较好;下行床模型能够预测床体的吸附情况,由于密相区大孔树脂颗粒流化时会有少量的返混,所以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之间会有一定的偏差。
其他文献
<正> 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最初我们以为作者不过是给我们讲神话故事,几乎绝望了。我们姑且撇开杜撰一部当今的《天方夜谭》有何意义不说,即便它是多么神奇,未
简述了吸附法除磷的作用机制,重点介绍了各类吸附剂(主要包括粘土类、金属氧化物类、废弃物类、碳材料等)吸附除磷的最新研究;进而对比分析了各类吸附材料吸附除磷的特点;在
<正>关于如何教学数学运算法则,一直是一线教师感到苦恼、困惑的问题。"重结果轻过程"是法则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大多数教师会直接给出运算公式(法则),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
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和理论认识的深入,联合作战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生成模式实现了新的转变,未来联合作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作战力量编组趋向一
以传送带、料门给料的称重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型动态定量称重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复合技术的思想,以神经网络技术为控制核心,采取多因素协调,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动态定量称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3项联合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AM I)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AM 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3 h、6 h、9 h、12 h采
环己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尼龙-6/尼龙-66的生产工艺路线,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目前,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催化剂被日本
分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竞争力大小以及资源有效利用程度,首先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人均密度和地均密度进行排序,运用位序得分法计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论文以稻草秸秆作为模式植物木质纤维素原料,常压条件下,对木质纤
政府运用税收手段鼓励技术创新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理论分析,然后从税率优惠、研发费的加计扣除优惠等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