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江西助产教育研究 ——以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助产职校与赣县高级助产职校为中心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教会医院开创了现代助产教育之风,民国时期江西的助产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其一,江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江西人口数量总体下降,政府又需要培育身强体健的国民,以适应战争需要,而此时助产教育就成为挽救国家的重要工具。其二,社会进步人士的积极推动。鉴于产妇分娩死亡率居高不下,民族危机加深,大批爱国志士及相关医学教育人才提出“卫生强种说”、“健种强国”、“国强种健,基于母婴”等学说,且以身作则,开始创办助产学校。其三,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女子独立意识的增强,关乎女子职业教育的“助产教育”发展自然势如破竹。其四,产科学教育的影响。晚晴政府时期,西医教育已经列为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自然而然,为助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种情境之下,助产教育被引入成为一种保护妇婴健康、缓解社会危机的重要方式。江西省政府开始拨发经费鼓励创办助产学校,制定法规规范助产教育,社会各界投身助产学校,招生引资,注重教学,不断创新,办学效果显著。虽战乱四起,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师生齐心协力,自强不息,推行社教服务,弘扬助产教育,得到社会赞誉。学校办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得益于其独特的办学理念:第一,倡导“服务社会、保护妇婴健康”办学宗旨。这是学校最突出的办学特色,勇担社会责任,敢挑国家重担。第二,主张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社会之需,希望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严谨求学、敬业乐群、科学求是、追逐进步”的扎根基层的应用型人才。第三,注重师资力量建设。无论是相对稳定的时代,还是异常动荡的年代,自始至终,学校从未降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主要特质为“师德高尚、资历深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端正负责”、“敢吃苦、敢战斗、敢奉献”。第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成长于战乱年代的助产学校,必然拥有时代所赋予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面对初创时简陋的校舍、捉襟见肘的经费、封建观念的抵制;发展中无情的战火、稀缺的教书用具、毁坏的校舍,教师不离不弃,坚守岗位,彰显师德风范,当属时代楷模。正是由于学校始终坚持奉行的办学理念,促进了江西女子教育近代化,为江西培养了大批助产精英人才,为基层妇婴保健卫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推动了西医妇产科学的发展。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江西助产教育发展不平衡,难度大,助产教育亦未能完全摆脱封建束缚,实际推行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演员的最高任务是通过舞台行动创作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演员依据剧本提供的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包括剖析角色的心路历程,挖掘人物的内在特点,发现自身与角色间的共性和差异,并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猎取创作素材,了解自身与角色的矛盾,凭性格化的能力,运用内外部技巧,将体验与体现相结合,最终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舞台人物形象。要使演员的表演达到内外统一,既要求演员用真情实感体验角色的心理生活,又要求
唢呐吹戏是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唢呐来吹奏戏曲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诸多声乐和器乐体裁中,对唢呐音乐的发展影响比较大的,当属戏曲音乐。现有研究中对唢呐音乐已有大量考察,但对吹戏音乐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却相对较少,且结论与成效尚不明显。研究首先对吹戏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从根本上了解唢呐音乐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作为分析对象,对豫剧的音乐唱腔和流派进行整理,解读作品的创作背
柯罗晚期风景油画,朦胧的点、线、面,以多变的姿态表达画面的运动感、轻松感、强烈的张力和诗意的浪漫。以单纯的色彩呈现画面的统一色调;以灰为主,施以补色,使作品生动而朴素;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了画面的厚重感。关于《风雅西湖》系列创作的构思,基于有西湖旁边多年的生活经历;有对西湖文化较深的研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最终决定该选题。语言探索方面,对笔触的朦胧、厚薄、动静、大小,色调的统一、微妙的色彩关系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持续发展,城市社区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面向老年人、儿童的社区服务项目层出不穷。这些专业服务大多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或综融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对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如何选择恰当的专业方法模式或结合本土实际进行方法模式的创新以增强服务效果、进一步提高服务对象的福祉,是社会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作
广播体操学校课间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并应用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审美观念等,因此深受广大体育教师及校领导的青睐。通过大课间自编操的创编与实施,加强青少年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学生不但能获得新的运动技能,还能增加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由于当前广播体操更新速度较慢,学生追求新鲜事物节奏较快以及学生应掌握多种体育专项的
戴本孝是焦墨画史中非常重要的遗民画家,他的山水作品以独特的“枯笔焦墨”画风称誉清初画坛。戴本孝早期师法古人,逐渐形成枯笔倾向;到中期则通过师造化、交游不断完善并确立自己的笔墨风格与艺术理念;到晚期作品中焦墨枯笔之貌已完全成形,技法及思想理论均成熟完备,具有极高的画史研究价值。本文针对戴本孝焦墨山水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与鉴赏其笔墨风格特点和艺术思想。文章从元人气味、明画风尚、以时为鉴、山川之助、遗民情
新闻文本并非处于封闭状态,诸多要素在文本内部及周遭信息网络大环境中相互投射,呈现出强互文性特点。因此在翻译新闻类文本时,有效识别原语新闻中的互文性有利于译者全面正确地了解原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恰当的翻译技巧,则能有效增强译语文本的传播性。本文以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网站主页、期刊中发布的能源新闻中文翻译为研究语料,以Hatim和Mason提出的主动互文性与被动互文性为理论支撑,探究当原语新
目前,三教问题是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核心关注点,关于教师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相关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逐渐聚焦到教师的教学焦虑研究上。笔者是来自泰国的本土教师,教学焦虑也是笔者教学实践中感受颇深的一个问题。除了教学的理论方法之外,非常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焦虑感。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焦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虽然很多学者已经关注到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师焦虑问题,但其研究都是将
土尔扈特民族东归祖国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十七万英勇的土尔扈特人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关于他们东归的故事却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她们不畏强暴、反抗剥削、追求和平的英雄品格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针对这一历史事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例如电影《傲蕾一兰》、歌剧《启明星》和《苍原》、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等。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土尔扈特民族东归的伟大壮举,富有民族色彩和人文意
该报告主要研究战争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敏感问题。译者选取了《披上战袍》的第五至第十四部分。本书的作者是一名亲赴朝鲜战争的英国人,因此,他站在西方的角度描写朝鲜战争。这样以来,本书部分观点和语言可能不完全被目标读者所接受。该报告将重点讨论译者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以及翻译过程中碰到的其它难题。在忠实的基础上,译者决定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由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姚斯在其接受理论中提出。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