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IDNA(At1g09330)基因参与调控拟南芥花药和花粉的发育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药发育、花粉的形成和释放是植物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涉及到基因组一半以上基因表达。花粉发育过程中,通过高频率突变导致的雄性不育,可说明基因介入的程度。近年来对模式植物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加强了对花粉和花药发育的基本理解,但是对花粉形成的许多方面还不清楚,比如花粉形成中许多缺陷导致的育性降低甚至完全不育。本研究通过运用多样的生理和先进的基因表达技术、生物功能检测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拟南芥花药和花粉粒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结果如下:ECHIDNA通过介导反面高尔基网(TGN)的分泌运输进而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反面高尔基网在细胞分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影响前往质膜的分类合成物的运输。以前的研究发现,由于细胞膨大受损,拟南芥echidna (ech)突变体表现出矮化的表现型。但是,突变体也表现出非典型的雄性育性降低。这种半不育性是因为花药和花粉发育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花药的大小减小,花粉数量减少,花粉活力降低,花药开裂遭到破坏,以及花粉管的增长减少。ECH蛋白与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 (YFP)蛋白的融合表达准确地揭示了其在花药发育早期的绒毡层、小孢子释放阶段,随后的花粉、花粉管和花柱组织中的表达调控。ech突变体的花粉活力、花粉形成,萌发和花粉管的增长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突变体花药药室内壁加厚减少和细胞排列不规则性导致了花药不能完全开裂。此外开花期通过喷施外源的赤霉素(100uM),茉莉酮酸(500uM)和吲哚乙酸(10uM),并不能挽救ech的育性,表明ech突变体育性的降低不是因为内源激素水平的改变引起。将ECHPro:ECH-YFP转入myb26突变体中,证实ECH影响药室内壁的次生壁加厚,但并不直接与调控次生壁加厚的MYB26相关,表明突变体缺陷不是由于次生加厚调控基因所致,而是由于ECH蛋白的缺失导致反面高尔基网改变了花药壁物质的分泌所致。同时本研究也证实了涉及花粉壁形成,花粉发育和花药开裂的许多基因发生了改变。这些虽然不是ECHIDNA蛋白作用模式中重要的新信息,但是,它为ech突变体对育性影响的原因提供了新的信息,结果更好地理解了花药和花粉发育中反面高尔基网的运输作用。ECH表达对于雄性繁殖的许多方面都很重要,包括功能性花粉粒的产生,花粉的有效释放,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形成。TGN通过介导激素和细胞壁物质运输来影响花粉发育的这些基本过程。总之,育性缺陷是多方面的,TGN运输在花粉形成和后续的受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混沌作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运动行为,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为了利用混沌而展开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混沌
随着全球农化行业的兼并重组,世界行业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中国的化工企业在面临发达国家寡头企业在高端市场上带来的巨大压力的同时,还将面对以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中低端市场上低成本的挑战。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化工品市场的走势也出现疲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逐渐突显。此外,全社会对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关注,化工企业如何确保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越来越受到国
人的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世界范围内由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愈演愈烈,目前已证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200多种,其中大多数由家畜、驯养动物、宠
根据负荷曲线的特性对负荷进行分类,用简单的模型描述和预测,对用户的月用电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较准确地反映负荷变化情况。
AP1000核电厂是在AP60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我国最先引进的第三代核电站,其最大的优势是采用了非能动安全设施,极大地降低了人因动作造成事故的可能性,并大幅简化了系统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连续腹膜透析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连续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7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
国家治理模式是国家基本治理制度的整体浓缩与外在表征。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同于西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它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国家治理文明,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衣食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距离沟通有着很深的推动意义。新时期的5G技术将是通信技术上的一个变革,它能够弥补4G的不足,
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把接触区域理论与东方主义理论相结合作为研究理论框架,以《生活的艺术》为研究文本,分析和讨论了林语堂在西方异质文化语境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