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纳米线阵列/Cu肖特基结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T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由于具有和CMOS技术良好的兼容性,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各类Si基光电探测器(如肖特基结型、P-N结型、P-I-N结型等)中,肖特基结型器件由于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寄生电容小,是制备光电探测器的优异选择。与薄膜和块状光电探测器件相比半导体纳米结构器件响应度高、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因为其反射率低、比表面积大使其光收集效率高,同载流子输运时间短。所以一维Si纳米结构特别是具有陷光效应的Si纳米线阵列结构在高性能红外光电探测器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此外,Cu对于半导体而言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其电阻率低,电子迁移率高。有了上面的启示我们研究基于Cu/Si纳米线阵列肖特基结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并且取得的成果如下:  1.通过Ag离子辅助反应刻蚀法,在n型轻掺Si基底上,实现了Si纳米线阵列的可控生长。SEM表征显示纳米线阵列为垂直的有序阵列形貌,长度均一,约为4μm,平均直径约为150nm(直径的分布为100-300 nm)。  2.以Cu(NO3)2为铜源,在水、乙二醇、水合肼的混合体系中,100℃水热反应30 min,在Si纳米线阵列表面均匀生长一层Cu膜,成功制备了Si/Cu核壳结构纳米线阵列。HRTEM和元素分布图表明,Si纳米线外表面均匀包覆约15 nm厚的Cu膜,该铜膜由大小约5-10 nm的Cu颗粒组成。  3.将Si/Cu核壳结构硅纳米线阵列底部打磨后刷涂上一层In/Ga导电胶,用作底接触电极,使用PCB板和Cu箔固定,并用银浆和银丝引出电极待电学测试使用。电学性能测试表明,核壳结构硅纳米线阵列与铜肖特基结展现了良好的整流特性,开启电压约为0.4 V,偏压±1.5V时整流比约为102。在0.22 mWcm-2波长为980 nm光照射下展现明显的光伏特性,开路电压为0.3V,短路电流为16.2μA,转换效率可达2.56%。光电测试表明,该自驱动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响应度和探测率达到了0.335 A W-1和2.9×1012 cm Hz1/2 W-1,开关比达到104以上,对于30 kHz高频光能够良好的响应,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达到了3.6μs和14.2μs。
其他文献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是人端粒酶各组分中唯一在肿瘤组织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的亚基。鉴于端粒酶的激活和肿瘤密切相关,而hTERT基因的表达又是端粒酶激活系列反应中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信息传输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光纤通信已成为当前通信技术的热点。与通常电缆通信和微波通信相比,光纤通信有着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低等突出优
由于其众所周知的性质磁几何材料近来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几何阻挫可以引起诸多的未知新颖量子状态,羟基过渡金属卤化物M2(OH)3X(M=Mn,Fe,Co,Ni,Cu;X=Cl,Br,(I))是一种新颖的磁几何
本研究以山东省37 个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Triticum aestivumL )为材料,研究了普通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在Gli-1(Gli-A1、Gli-B1 和Gli-D1)、Gli-2(Gli-A2、Gli-B2 和Gli-D2)和Glu-1(Glu-A1、Glu-B1 和Glu-D1)位点等位基因的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各主要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鉴定了与面包加工
高密度芯片封装基板优化设计是现代集成电路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布线密度加大、板层数加多、高频特性带来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以及高功耗带来的电源完整性问题是高密度芯片
  本论文研究了图形化蓝宝石衬底GaN基蓝光发光二极管的制备,重点研究了高密度图形化蓝宝石衬底的制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通过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
血管钙化为糖尿病、高血压、终末期肾病等所致血管病变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普遍认为血管钙化是与骨矿化类似的、受细胞与基因主动调控的生物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进入纳米级后,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NBTI)效应成为影响数字集成电路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NBTI效应使得PMOS器件的老
战术互联网是由移动Ad Hoc (?)网络构建的多跳自组织网络,为作战部队提供高效、互通、无缝隙一体化连接,有效的加快了作战节奏,增强了作战能力,是现代数字化部队建设的基础设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来高,其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可靠性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确保其能在使用周期内正常运行,使得集成电路老化效应成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