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副文本中的翻译比喻溯源德莱顿的翻译思想发生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5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德莱顿(1631~1700)是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翻译家。他在1680年开始从事翻译活动,而此时的他已是王政复辟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被封为英国第一位桂冠诗人,所以他的翻译一出版便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他也是一位译/论家,习惯在译作的序言跋语发表自己翻译时的思考、研究和采用的策略。他在首部译作《奥维德书信》的前言中提出的翻译三分法(直译、意译和模仿)对翻译学界仍有深远的影响。而翻译成为他的事业重心和经济支柱是由于1688年威廉三世继位,因政念不符剥夺了他的头衔和官职。这一人生的转折也对德莱顿的翻译思想有重要的影响。翻译思想发生学研究译/论家、流派的思想生成和演变,以构建翻译思想及翻译史研究话语体系。基于思想发生和发展的基本特质,翻译思想发生学提出“实践性原则”、“社会历史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基本分析框架,而借用发生学在人文学科丰富的理论资料和认识论方法,该体系建立了包含“翻译思想谱系学”、“翻译思想个体发生学”、“翻译思想语篇发生学”三个维度的研究框架。本文以译/论家德莱顿的翻译思想为研究对象,进行翻译思想个体发生学的个案研究,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其理论的形成及其在整个翻译史中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翻译思想发生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概念,分析德莱顿的译作序言和往来书信等副文本,以翻译比喻的意象为切入点,梳理他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思考。德莱顿在译序中大量地借助比喻来表达他对翻译的见解,但仅分析意象和相关论述来呈现其翻译观是片面的。因此,要梳理译/论家对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思考不仅需要从历史文化语境中结合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与翻译思想生成的联系,也需要探究译/论家的语言观、文化观和哲学观对翻译思想生成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译者、译本和读者三方面分析以上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个人修养是如何影响德莱顿的翻译思想发生。对于译者,德莱顿认为要花时间研究不同作者的风格和特点,并在译作中展现。如果用“甜味”来比喻不同作者的风格,那么译者就要有敏锐的味觉来分辨及展现他们分别是“食糖”的甜,还是“蜂蜜”的甜;除了语言风格的模仿,他也认为译者要对原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被行文所局限。如他在翻译乔叟时,认为自己与作者“灵魂相投”,这也同时解释了他在翻译中有较高自由度的原因;虽然他称译者仿佛“奴隶”一般地干活,但是结合其它的史料分析可以得出德莱顿作为译者具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颇丰的经济收入。对于译本,德莱顿对选词和音律有严格的要求,在诗歌结构上坚持使用英雄双韵体。在德莱顿眼中,诗就像“音乐”,而诗歌译者就像音乐家在弹拨旋律;他对原文内容的操纵也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1688年失去桂冠诗人之后,他甚至把翻译作为他政治观点的输出口,也正是由于翻译的掩护,他才能像好水性的“游泳者”一样,在汹涌的政治水域中毫发无伤;翻译策略上,他更喜欢意译,甚至是介于意译和模仿之间更自由的翻译。他认为译本要像“绘画”一样抓住原物的精髓而不仅是拘泥于细节。至于读者,他始终保持着以读者为本的态度。翻译初期他的目的是向大众普及拉丁语经典作品,所以他的翻译语言通俗易懂,好像原作者本来就是“英国人”。同时他在翻译作品中尊重女性,尽量避免政见和宗教信仰;翻译中期他更大胆向读者传播自己的理念。他借诗作《牝鹿与豹》宣布自己由英国国教(“豹”)改信天主教(“牝鹿”),再加上之后政变他的官职和头衔被剥夺,所以他选择更直接地在译作中表明自己在教派和政派中的立场;作为英语语言发展学会的领头人,他通过翻译引进其他语言的资源改进英语词汇和语法,同时他重新翻译古英语文学作品,将他们看作是“未经打磨的钻石”,对当代和后世的英语使用影响深远。通过文史考证,本研究借助翻译思想发生学来多角度阐释内外部因素在不同阶段对译/论家德莱顿的翻译思想发生的影响,继而从德莱顿对译者、译本和读者三方面的态度展现其翻译观的形成。他著名的翻译三分法经历了从提出时的坚决批判直译和模仿,中期时三分法本质含义的变化,到最后翻译策略发展为更加自由的意译甚至趋近模仿。本文作为翻译思想个体发生学的个案研究,以期能丰富翻译思想发生学话语体系的史料和探索路径。
其他文献
报纸
[目的]从促进血管新生角度探究麝香通心滴丸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MI组)、麝香通心滴组(STDP组)[20 mg/(kg·d)],并设立正常血糖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6只。STDP组每日予药物灌胃,Sham组与MI组每日予
期刊
报纸
<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今年数学高考试题之难超乎你想象,还上了舆论风口浪尖,颠覆了考生对数学的认知.有考生戏称上午尚可本手妙手俗手的还还手,下午直接无从下手.有这么难吗?真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数列的定位一直很明确,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是离散函数.它具有函数的属性,离散函数的图像是一些离散的点,它不连续但可数.研究数列既有利于研究其它函数,又可以解决一些
期刊
报纸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84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来源于郑州市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发生率为44.5%,女性高于男性(50.4%vs 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0,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步速、
期刊
税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税收大数据的发展和运用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托大数据技术,税收工作正在走向精准化、科学化、智能化。税务局的基层部门也正在尝试从工作经验中总结更好的办法,提升税收征管的效能,其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扬州市税务局积极落实国家税务总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不断提升税收服务质量
学位
报纸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迎来了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经济纠纷也纷至沓来,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立案审查制向等级制的改革使得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准入门槛被降低,大量案件涌入人民法院。然而现有的员额制法官人数却增加的十分缓慢,案多与人少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因此对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巨大落差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从繁简分流的价值论入手,对繁简分流机制的本质进行法理探讨,为
期刊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和陶诗的诗人,从他以后,有诸多文人创作和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清易代之际遗民诗人们所作的和陶诗,又呈现出了与前人诗作不同的面貌。与太平时期相比,易代之际的动荡让遗民诗人在创作和陶诗时有了不一样的价值取向。与其他易代之际相比,明清易代时华夷之辨的矛盾更冲击了遗民诗人的内心。所以清初遗民诗人们的和陶诗有着特殊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来进行研究: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