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取栓对LVO性卒中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ig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次取栓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并且行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提示为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急诊给予Solitaire支架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治疗的患者共75例。按照是否出现SICH分为两组:SICH组(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13例,nSICH(non-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nSICH)组6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卒中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发病到入院的时间、发病到股动脉穿刺的时间(onset to groin puncture,OTP)、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puncture to recanalization,PTR)、入院收缩压和舒张压、术前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即刻NIHSS评分(NIHSS评分量表见附录)、机械取栓次数、大血管闭塞部位(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血管病变是否为串联病变、是否联合静脉溶栓(静脉溶栓药物rt-PA)、入院前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单一抗血小板治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否合并应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血管再通情况等资料。同时,根据患者取栓次数分为多次取栓组(取栓次数>3次)和常规取栓组(取栓次数≤3次),记录上述资料。采用SPSS 23.0软件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上述指标。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多次取栓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SICH组相比,nSICH组PTR(112.54±40.296 vs 71.31±29.226,P=0.000)明显缩短、术后即刻NIHSS评分(27.31±7.920 vs 10.90±8.792,P=0.000)明显减低、多次取栓比例(61.5%vs 12.9%,P=0.000)及入院前合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比率(61.5%vs 35.5%,P=0.042)明显降低。与多次取栓组相比,常规取栓组PTR(105.63±37.188 vs71.085±30.541,P=0.000)明显缩短。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即刻NIHSS评分(OR=0.836,P=0.003)、多次取栓(OR=8.850,P=0.037)是影响取栓术后SICH的危险因素。3.相关性分析提示:PTR与取栓次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564)。结论:1.更高的术后即刻NIHSS评分、多次取栓预示着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风险越高。2.取栓次数对PTR影响显著,PTR时间随着取栓次数的增加显著延长。
其他文献
华晋焦煤公司沙曲矿各煤层瓦斯压力大、含量高、并有突出危险,为解决这些难题,经分析研究,提出了采取保护层开采、井下区域性预抽、优化通风系统、提升瓦斯抽采系统能力、地
近年来,有关学术写作中立场的研究日益丰富,立场标记语的使用能有效地帮助作者表达对文中命题意义或其他话语参与者的态度,情感和判断等,是构建语篇人际意义重要的语言策略。
识别癌症样本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是研究癌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然而,利用传统的T检验等统计方法,通过比较疾病与对照两组样本,识别了群体水平上的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活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明确氯胺酮的神经毒性;并探索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的表达量不同时对氯胺酮
近年来研究表明,胍基乙酸(Guanidinoacetic acid,GAA)作为一种内源性动物组织(包括肌肉和神经)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增强肌肉的生长性能。MicroRNA(miRNA)是一种十分保守的非蛋白编
目的:肝癌是全球发病率位居第六的癌症,但目前已成为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因素。今一线靶向药Sorafenib,已出现耐药及肝癌转移复发,然而新被批准的二线治疗药物瑞戈非尼(Regorafe
伴随着医疗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渐渐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寻找有效的
目的:对家族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家系致病基因进行筛查,探讨SCA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符合Harding[1]标准的2个临床诊断为SCA的家系,概括
PDZ-LIM超家族成员存在于多种细胞的细胞核内,它是由N末端一个PDZ结构域和C端的一个或多个LIM结构域组成。该家族共包括10个基因,其中PDLIM3、PDLIM5基因已被证明能促进小鼠
背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以及突触和神经元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