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老设施的设计案例分析及启示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uz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趋势,当前已然成为国际上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将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我们学科上的各个领域提出要求,包括在建筑学方面如何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热点问题。
  同为亚洲国家,中日两国社会思想相似,无论在养老设施,还是在老年人护理的个性化设计方面,日本都远远领先于中国,甚至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日本也同样占据着国际领先的地位。因此,研究日本的经验对于我国发展养老事业,尤其是在养老设施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日本养老设施在精细化设计方面的优势、在老年人情感化关注方面的优势,其实均是体现在人需求的人性化关怀上面。所以,借鉴不单单是套用,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人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发展并形成适合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对应的设计方法。
  本文运用资料收集与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归纳统计与分类比较等方法,首先对日本养老设施从人口老龄化、政策及法规、设施发展及现状等方面进行概况研究,再通过对日本横滨市芙蓉苑养老护理中心、日本真寿园特别养护老人院以及日本倍乐生くらら小田急祖师谷等三个养老设施的实例进行研究。进而整理出日本养老设施的相应特征。将其与我国养老设施进行对比,后得出我国养老设施在未来设计建设上的策略,对国内未来养老设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以来,城市发展的步伐放慢,曾经遭到废弃的工业建筑的价值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大量工业遗产建筑及构筑物经历了改造,成为城市中独特而重要的公共空间。  城市更新问题涉及到城市历史、区域规划、经济学、社会学等等不同学科,每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与空间所处的现实情境紧密相连,不同的个例之间具有强烈的特殊性、差异性与实验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工业遗产的类型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整理,并就其改造设计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住区环境、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城市高速发展,住区密度逐渐增加,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居住模式与庭院空间逐渐消失,庭院空间的匮乏也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与和谐人文环境的建立。相比较于住宅建筑在户型的精细化发展,对于人性化空间的探索备受冷落,在用地紧张的城市当中,寻求一种兼顾减排和人文文化发展的途径十分关键。高层住宅空中庭院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邻里交往,提供安全活动
学位
转向可再生能源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从集中式能源转向分布式能源是必然趋势,同时建筑耗能占比高达40%。这些问题结合一起的最佳解决方案为光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目前光伏太阳能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并且建筑师们更倾向于使用被动式而非主动式太阳能技术进行设计。随着光伏太阳能建筑走向主流,设计方法的缺失将产生裂痕。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创新探索集中在公共建筑,因此其较为多样的形态便于寻求与光伏太阳能组件的
学位
在新一轮乡建热潮下,城乡互动愈发密切,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力量、城市资本注入乡村,其中不乏诸多建筑师“上山下乡”的行为出现。然而当建筑师完成其设计作品离开后,建筑学与乡村的此轮碰撞并未对乡村引起“质”的转变。  回看国内当代建筑师诸多“设计下乡”的乡村实践探索活动,长期驻扎云南十余年的黄印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以2003年修复沙溪古建为契机,开始其乡村探索之路,逐渐由一个外来的古建修复者转变为一名在地
学位
一健一患家庭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要经历的家庭阶段,因而研究其生活状态以及相关建筑问题十分必要。本研究以J养老设施中一健一患家庭老年人为对象,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探讨一健一患家庭老年人的环境行为,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并为今后相关建筑设计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梳理研究目的与框架。接着,论述了相关理论基础,明
学位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当中从未停止过对于空间的拓展和诉求,城市化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选择。城市的高密度区域大多是城市历史中一脉相承的核心地带,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由于商业、贸易、金融、信息、各项服务汇聚,产生了城市其他地区望尘莫及的多样性。面对更高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只有更加适宜的城市CBD环境才能维持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易在炎热季节引发高温酷热问题,在高
健康的建成环境和生活方式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室内空间舒适与健康需求的提高,健康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餐饮空间作为公共用餐场所,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和管理方案降低或消除餐饮内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运用可实施、可测量的设计策略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基于WELL健康建筑标准,以健康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体工程学
学位
在老龄化愈加严重的21世纪,我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养老”是生命中必经的过程,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反复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社会养老现状以及社会医疗现状,发现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两个要素“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脱节的。  为了从建筑学与室内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选择“医养结合”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老年科病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适用于
博物馆群作为现代都市的城市形态,在文化造城运动与博物馆建设热潮的双重作用下,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博物馆集群,其外部空间具有明显区别于周围城市空间的特点。  本文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具体设计方法研究,以德国博物馆群的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共性总结,兼顾个性表达。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释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解释了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总结出当下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建
学位
随着国内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生活住区作为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场所,其适老化建设越来越迫切。工人新村是上海建国后的一种居住类型,目前其居民老龄化和环境衰败问题都非常突出,因此以工人新村为例开展生活街道的适老化研究设计对于住区环境的适老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总结其对户外环境的六种需求(安全性需求、舒适性需求、便捷性需求、健康需求、交往需求、老有所为需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