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核蛋白部分片段在昆虫细胞中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坦病毒主要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对其结构蛋白的免疫学研究表明,病毒糖蛋白(GP)和核蛋白(NP)都与保护性免疫有关,其中囊膜糖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但其免疫原性较弱;NP的免疫原性最强,它诱生免疫保护的机制被认为与其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有关。本室前期研究工作证明其抗原位点主要集中在S基因编码区5’端约0.7Kb片段的编码蛋白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两种结构蛋白的相互关系并使之优势互补,是HFRS基因工程疫苗的基础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首先将汉坦病毒76-118株M基因G1糖蛋白编码区(G1)与S基因5’端约700bp片段(S0.7)进行拼接,构建了原核嵌合表达载体pGEX-4T-2-G1S0.7和pGEX-4T-2-S0.7G1,分别转化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均获得预期大小的可与抗汉坦病毒NP抗体结合的融合蛋白,其中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 GISO刀的表达产物还可检测到微弱的糖蛋白结合活性,且免疫印迹结果显 示其降解明显少于SO.7GI的表达产物。 进一步构建了分别含 SO.7、GI、GISO.7或SO.7GI嵌合基因的重组杆 状病毒。间接免疫荧光、ELISA和免疫印迹检测证明,含SO.7片段的三种 重组杆状病毒均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相应的活性蛋白。其中GISO.7融合蛋 白可同时被抗汉坦病毒NP及糖蛋白GI特异性单抗所识别,免疫印迹结果 显示该蛋白分子量与预期完整融合蛋白大小相一致;而 SO厂GI的表达产物 仅检测到与抗汉坦病毒 Np抗体的结合活性,且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未获得 完整融合蛋白。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含 GI基因片段的重组杆状病毒也表达 出有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 用 SO.7、GI、GISO.7三种基因的昆虫细胞表达产物分别免疫小鼠, 间接免疫荧光、ELISA、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 测兔疫效果。结果表明,几种重组杆状病毒的表达产物在机体内均可刺激 产生针对汉坦病毒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其中GISO.7刺激产 生的抗体滴度最高,且可刺激机体同时产生特异性的抗汉坦病毒NP及GP 的抗体:各免疫组小鼠均有部分产生中和抗体: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 GI SO.7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对 NP及 GP的增殖反应指数高于阴性对照组, 并略高于 GI或 SO.7免疫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指数。 以上研究证明,将汉坦病毒 76-118株 S基因编码区 5’端约 0.7Kb片段 与 M基因 GI编码区进行拼接,构建的含 GI SO.7嵌合基因之重组杆状病 毒可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有生物学活性的完整融合蛋白。该表达产物同时 具备两种基因片段编码蛋白的特点,在小鼠体内既可诱导体液免疫又可诱 导细胞免疫应答,且免疫效果优于 G!和 SO.7。本研究为 HFRS基因工程 疫苗研制中选择合适的免疫组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 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是一组具有利钠、利尿、舒血管和抗细胞增殖效应的多肽,具有抗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和移植血管再狭窄的重要作用。钠尿肽受体(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NPR)可分为鸟苷酸环化酶(guanyl cyclase,GC)耦联受体和非耦联受体。其中A、B受体亚型(NPR-A,NPR-B)是GC耦联受体,介导
疟疾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有效的疫苗将为防止疟原虫感染、减少疟疾发病和阻断蚊媒传播提供重要的手段。DNA疫苗是一种全新的疫苗形式,具有简单、稳定和灵活多样的突出特点,可诱导包括细胞和抗体在内的多种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编码细胞因子的质粒DNA可有效促进和调节DNA疫苗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用DNA进行初始免疫,用重组蛋白或重组减毒痘病毒进行追加免疫的初始/强化免疫
《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作者遍查法律后,梳理出了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及其所拥有的强制执行措施。研究发现: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是广泛性与重点性的结合,划扣存款、变卖物品的强制执行权由海关和税务机关独享,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强制执行权以维护国防利益和公共安全利益的人身强制措施为主,其他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以排除妨碍、强制拆除、代履行为主,行政机关普遍只享有部分种类的强制执行权,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解读基因编码并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正成为各国科学家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在基因功能的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图谱建立、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基因转染技术、转基因动物和基因剔除技术以及新近发展的RNA干涉技术等。MAGE-H1/Apr-1与APMCF1分别是在凋亡的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发现的人类未知功能基因,在本研究工
背景及目的 ADAR1作为RNA编辑酶家族的一个成员,通过编辑pre-mRNA参与中枢神经系统GluR、5-羟色胺等离子通道相关受体的特定氨基酸编码位点的替换(如Q/R位点的替换),从而直接影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但人们对其他脏器、组织和细胞中ADARl的功能知之甚少,很可能并未掌握它的本质功能。我室以往的研究证实ADARl不同亚型在细胞内的定位不同是由于其分子内包含了多个进核、出核信号所致。另外发
汉坦病毒(Hana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有包膜的分节段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S、M和L三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人糖蛋白一lycoprotein,GI、GZ)和病毒的RNA依赖的RNA多聚酶。汉坦病毒由啮齿类动物携带,在宿主动物中产生非致病性持续性感染,但是可通过病毒污染的啮齿类动物排泄物的气溶胶等多种途径感
瘢痕疙瘩是多种生长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修复细胞增殖并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的结果。TGF-β在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TGF-β与细胞膜上的TGF-β受体结合后,经过其在细胞内的信号介导子--SMADs蛋白家族,将TGF-β的刺激信号传入核内调控基因转录。这就是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但TGF-β如何影响SMADs、以何种方式影响哪些靶基因等问题尚远未研究
1997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斯坦利·普鲁斯纳,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因子,这种致病因子被称为朊蛋白(prion)该缩写名来自全称‘蛋白质感染颗粒’。这种新的致病源由于本身没有基因组而有别于已知的致病源(如细菌、病毒等)。朊蛋白在人和动物可引起遗传性海绵状脑病(TSE)。在动物病中有羊瘙痒症、疯牛病等,在人类可引起雅各布氏病、库鲁病等。羊瘙痒症是最早发现的朊蛋白病,而疯牛病在英
学位
Ndr2属于Ndr基因家族。人Ndr2首先由本室于2000年1月克隆得到。初步研究显示,该基因在72种正常组织均有表达,而以脑组织表达最高;且Ndr2基因为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Ndr2基因在人体内的功能,本实验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着重对Ndr2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淋巴造血系统中的分布特点及生理、病理意义进行了探讨。另外还观察了Ndr2在其它几种组织及相应肿瘤中的
目的 观察一侧胫、腓骨骨折刺激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全脑)的星形胶质细胞(AS)与神经元在光镜、电镜水平结构的变化,以探明伤害性刺激条件下脊髓和脑内哪些部位或核团的胶质细胞起反应,反应性AS与神经元相互关系如何?从而研究AS在外周疼痛刺激反应中是否对神经元具有主动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AS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通讯结构在疼痛刺激反应调节中的作用。 方法 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