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柳永词诠释方法论析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柳永的词,宋代以降的评价可谓夥矣,形成了丰富的词学批评资料。透过这些纷繁的词学批评话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带有普遍性的诠释方法。历代柳永词的诠释方法大体可归结为三种类型:本事法、合论法和类比法。“本事”用之于词,最早可见于宋人杨绘所著的《本事曲》,是书遴选作家相当严苛,非“文章巨公”、“帝王将相”,绝不阑入,可视为此方面的开山之作。嗣后出现的杨浞《古今词话》,虽然记录了柳永词的四则本事,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却失于轻浮、猎奇。“合论”这种诠释方法情况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张(先)柳”、“康(与之)柳”、“周(邦彦)柳”合论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张柳”齐名的原因之一在于宋初词坛对“警策”之句的一种美学追求,而苏门弟子晁补之所谓的“张优柳劣”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词派斗争的微妙结果;第二,“康柳”合论在南宋词学批评中比较常见,二者的人生际遇很相似,如都写过大量的应制词,都曾投献小词、干谒权贵,故而均被视为“无行文人”,体现了合论诠释方法中的道德因素评价;第三,“周柳”合论是清代词学批评中的独特景观,尤其是在常州词派崛起词坛后,成为其理论建构的“利器”,“尊柳”是为了“扬周”。“类比”本来是一种按“感觉经验上的相似”来推断、比附事物间关系的思维方式,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诠释方式,在历代柳永词的诠释话语中也较为普遍。如把《戚氏》比作《离骚》,将柳永比作“词家自居易”、“词中杜甫”等。“类比”虽然形象具体,可感可知,但我们也应该止视这种诠释方法的不足:不同的人对词评家所采用的“类比”的理解往往也不同,甚至会产生歧义。比如王灼对《戚氏》的误读,王国维对柳永被评为“词中杜甫”的讥诮等。   通过对以上三种诠释方法的论析,试图将柳词的批评话语还原到历时语境中,去考察其词学批评史意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批评话语的真正旨归,澄清后人某种程度的“误读”,以期对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他文献
一、前言    定向运动起源于瑞典,上世纪30年代在北欧各国开始盛行,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进入我国。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还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困难的能力,以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时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1]定向运动十分适合大学生的体质特点并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学校里进行系统的教学与训练,不仅能
灾难性新闻的研究,对于媒体乃至国家管理来说,一直都是十分重大的课题。然而学界对于新闻报道的研究多倾向于从新闻传播学本身,或者舆情学、社会管理学、伦理学等方面去审视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至今,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这半个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下发生着变化。叙事是电视纪录片各种构成因
宁都采茶戏音韵研究结合宁都方言与客家文化,从宏观到微观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客家文化、宁都方言与宁都采茶戏的关系。(2)宁都采茶戏音韵系统的特点。(3)宁都采茶戏音韵个案差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中应试倾向较为明显。其主要表现是:只捉摸近几年高考、中考作文的模式.不重视课本中各单元的作文要求:只注意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不注意课程标准;只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省时快捷,信息传递量大,信息接受面广,因此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与行为处于抑制状态,受教育对象的主观动力性未能充分发挥,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为此,我们申报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教改课题,该项目分别获得我们所在学院和湖南
本文选取了双重否定中的“不×不”格式(即“不是不”、“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可不”、“不应(该)不”),从篇章微观语义结构这个方向,也就是从考察双重否定与其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诗学著作,其中几个重要理论观点显示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积载和话语传承,本文分别对其进行梳理,从中探究《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文论包括古典诗
学位
教学质量评价是个世界性难题,各高校都在寻求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学生评教制度,即让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方法。[1]学生评教制度一般借助“教学质量评估卡”这一媒介,让学生评价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就是在学期临近结束时,发给学生纸质化的“教学质量评估卡”,让学生给自己本学期的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打分;或是组织学生上网利用电子化的“教学质量评估卡”对任
为了使同学们了解本区域的历史,更好地传承、弘扬区域文化,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地方史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地方史教学的目的、内容及开设对象,是能否圆满完成此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