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生境的丧失,野生生物的分布范围急剧减少,种群数量不断下降,许多动植物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与评价野生生物的生境特征、破碎化程度与隔离状态是认识和了解野生生物种群趋势与受威胁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的科学基础。
论文综合运用现场调查、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专家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岷山地区的土地利用、生境类型和景观格局特征,确定了岷山地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建立了其生境评价准则,评价了每一种重要保护物种的生境适宜性特征与空间格局,明确了岷山地区物种保护的关键区,并提出了岷山地区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方案。论文主要包括如下6个方面的内容。
1、岷山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主要包括岷江以东山地,面积约3,464,680hm2。由于生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岷山地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活有4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以及其它珍稀物种如珙桐、南方红豆杉、光叶珙桐、香果树、岷江柏木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金丝猴、牛羚、小熊猫和云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岷山地区是我国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的关键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地区。
2、根据遥感数据分析岷山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岷山地区土地覆盖类型有森林、草地、河流、耕地、居民点、冰雪地、裸地等7种类型。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甸、流石滩植被、农业植被共8个类型。综合岷山地区土地覆盖和植被类型特征,岷山地区的景观类型可以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落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甸、流石滩植被、冰雪地、河流、耕地、居民点、裸地共12个类型。岷山地区自然植被覆盖率占86.3%,其中占优势地位的景观类型是针叶林,面积比例达28.5%。岷山地区景观分析结果表明:岷山地区总斑块数有212,765个,斑块密度为6.14,最大斑块指数为3.95,平均斑块面积为16.28 hm2,平均分维数为1.08,平均斑块形状指数为1.57,斑块丰富度为12,聚集度指数为49.7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99。
3、岷山地区重要保护植物物种有10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南方红豆杉,以及其它国家保护植物四川红杉、岷江柏木、水青树、四川牡丹、独叶草、香果树、油麦吊杉、巴山榧。岷山地区10种重要保护植物生境集中分布区主要位于岷山地区的低海拔区域的青川、平武、青川与文县的东南角。
4、岷山地区重要保护动物物种有15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梅花鹿、羚牛、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麝、小熊猫、绿尾虹雉、斑尾榛鸡、藏雪鸡、蓝马鸡以及四川雉鹑、大鲵、高原蝮、山溪鲵。岷山地区15种重要保护动物的生境集中区位于岷山地区的高海拔区域,主要沿岷山地区的山脊分布。以岷江为界,岷江以东区域,是岷山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地区,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均分布在这一区域,具有极重要的保护价值。岷江以西地区,由于干燥少雨,其植被是许多保护动物不适宜生境,从而保护动物分布很少。岷山地区生活有我国野生大熊猫40%种群和46%的生境,是保护大熊猫最重要的区域。
5、在岷山地区,旅游开发、公路建设、水电开发等发展很快,与长期以来的农业、畜牧业、薪柴利用等相互作用,对岷山地区大熊猫、金丝猴等野生生物的生境造成巨大的威胁,运用图论分析方法研究表明上述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强烈相互作用关系,旅游开发、公路建设等人类活动还会将其他人类活动对生境的影响放大,加剧其对生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是主导影响因子。必须严格控制岷山旅游开发等主导影响因子才能有效保护岷山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生境。
6、根据岷山地区重要保护物种生境集中分布区特征、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确定了岷山地区6个重要物种保护的关键区,总面积1,566,463.69 hm2,占岷山地区面积的45.21%。岷山地区的17个自然保护区均在6个关键区内,总面积771,706.30hm2,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岷山地区的22.27%,占6个关键区面积的49.26%。根据岷山地区保护现状,提出了由17个已建保护区、2个新建保护区和5个保护区廊道组成的岷山地区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方案,为全面保护岷山地区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