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的对策建筑的符号生产及象征的逻辑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人往往从"风格"和"样式"的角度去看待建筑,而把建筑的审美作为建筑生产的中心.事实上却是,建筑是社会与文化的综合产物,其样式在历史中具有多重空间象征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审美样式与社会观念形成匹配关系.也就是说,一定的风格样式相对于一定的社会观念.其中,建筑样式受到各种现实力量的挤压,不得不接受社会的改造,从而产生各种"风格".关键是,挤压并推动样式改造的是一种现实利益诉求,而不仅仅是美学追求.从这个意义来看,所谓"样式"只是一种现实对应之策.建筑的这种双重性(审美与生产)导致了对建筑认识的分裂.在美学范畴内,人们把建筑样式视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态;而在社会学范畴内,建筑则成了各种利益诉求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建筑首先是一种物质生产,其中贯穿着复杂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从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角度来看,建筑则是一种符号生产,建筑样式具有社会象征意义.也就是说,建筑符号首先表达的是现实利益关系,其次才是审美.这充分证明建筑是一个竞争场,建筑生产不仅生产建筑,而且还依从不同的介入团体而生产不同的利益.结果,建筑生产便常常表现为对样式,也就是建筑符号的一种支配、控制与改造.因此,从建筑艺术迈向建筑社会学是认识建筑现象及其符号体系的唯一正确选择,该文试图从社会生产的角度,透析建筑生产的整个过程,从而揭示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建筑样式是如何依从观念的意义,而转变成一种现实的对策.
其他文献
该文从外墙的起源演变谈起,阐述了推动外墙形态不断发展的动因,接下来从背景环境、建筑整体、外墙自身三个层面入手,分析总结出一些在建筑创作中制约外墙形态的因素,最后得出
该论文通过对新经济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新经济模式影响的实际考察,参考吸收前人的工作成果,将"体验经济"的理论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等理论
该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交通发展的几个阶段,作为整个论文的交通背景知识;第二个部分则从综合交通的形成出发,分别从综合交通对客运站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综合交通
论文选择具有争议性的城市设计概念作了研究的开篇,从城市设计的这义与性质、目标和任务、范畴及要素、实践原则、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多方位地梳理、廓清一此带有方向性
城市边缘区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或由市区向郊区过渡的地带.城市边缘区位于已建成的外城区的边缘,表现出明显的城乡结合部和城乡经济混合增长的特征.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改
该文全面分析寒地村镇住宅转护结构对环境产生的全周期影响,从满足和提高村镇居民居住热舒适环境的角度出发,以与传统围护结构相比建筑节能超过30﹪的目标为前提,综合考虑各方
该文以"新天地"为研究对象,从"共存、共融、共鸣"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环境、空间、人之间的整合.兼容性的共存是其空间环境的整合特征."新天地"反映了中国的古老哲学中的共存
研究物理环境与居住区室外空间设计的关系是一项跨学科的开拓性工作,其核心是运用建筑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借鉴环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来指导居住区室外空间的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舞台艺术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可变舞台形式的适应性剧场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当代剧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类型.在同一个空间内,当变换出不同的舞台形
论文首先论述了环境艺术创作草图的基本概念、作用、分类以及隐含其后的创作思维,之后引出该文研究重点创作草图的艺术属性结构.现代美学、心理学、视知觉、思维科学、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