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化效应对金纳米颗粒动力学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颗粒自组装作为一门新型纳米技术,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自发形成结构稳定、性能优异的聚合体,不仅具有多个单体间增强的集成属性,且可进行人为调控。胶体自组装过程多数发生在溶剂中,但是由于溶液中各种效应的存在,如溶剂化效应、偶极作用、耗散作用、极化效应等,以及界面上的溶剂分子表现出与体相不同的键合结构和能量变化,这些会给精准调控自组装带来挑战。然而实验方法对液体/颗粒界面上对少量局部水分子进行观察和识别非常困难,尤其在亚纳米级的分离距离下,因此学者们侧重于各种分散剂的选取、对颗粒表面进行修饰和外加电/磁场等手段来调控自组装,而忽略了自组装过程中金属界面溶剂化作用对颗粒的动力学影响。本工作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建立了3种不同粒径大小的单金颗粒在水中的扩散模型和多个1 nm在水模型中的自发聚合模型。分别采用EAM势能和TIP3P力场势能描述金原子和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运用LB混合法则计算金原子和水分子之间的LJ势能作用。通过监测模型弛豫阶段时的温度和总能量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计算了水分子的平动扩散系数和动力黏度,与理论模拟相比,结果相差5%和15%,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建立的模型,首先研究了单颗粒在水模型中的自由扩散,布朗轨迹呈现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导的特点。将颗粒的运动解耦成平动扩散和转动扩散进行分析,发现当颗粒的直径增大时,颗粒的平转动扩散能力会削减,直径1 nm的颗粒平转动扩散系数分别与2 nm和3 nm进行了对比,平动扩散系数分别为1.5倍和4.8倍,而转动扩散系数分别为8倍和29倍。主要原因在于平转动摩擦系数分别与半径和半径的三次方成正比。局部水分子对不同粒径的金颗粒的吸附呈现结构化现象,且随着粒径的增大吸附能力减弱。其次研究了两颗粒在水模型中自由扩散到自发聚合过程,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将运动轨迹划分为布朗运动阶段、弛豫阶段和聚合阶段。用伞形抽样方法计算了两颗粒自组装的过程,量化了不同阶段转变的自由能势垒,发现从布朗运动阶段到聚合阶段需要跨越22 k J/mol(8.90 k BT)的自由能势垒。接着计算了动态区域中的局部水分子的数密度分布,发现在局部区域中水分子运动的很剧烈,并定量计算了在三个维度的扩散系数,发现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系数是体相的5倍。研究发现,局部水分子以氢键相连,形成氢键网络的骨架结构,抵抗两颗粒的自组装过程,并用氢键寿命定量分析了骨架结构的存活时间。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开发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已势在必行。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转换为清洁、高效、可储存、可运输的氢能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利用半导体作为光催化剂将水分解制取氢气,能有效地将太阳能转换成氢能加以储存,成为世界各国重视的研究课题。在目前广泛研究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硫化镉(Cd S)由于对太阳光有较高的利用率及相对于水分解的合
学位
镁锂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结构用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抗震性能好、电磁屏蔽性能好等优点,已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在内的多个航空航天器上实现应用。然而,镁锂合金绝对强度较低,耐腐蚀性能差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另外,镁锂合金的晶体结构随着Li元素含量的增加,由密排六方结构逐步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相较于密排六方结构的传统镁合金,体心立方结构的镁锂合金拥有更多的滑移系,更利于塑性加工成形,在实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和雷达的广泛应用,微波吸收低频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微波吸收材料既要具有很强的吸收和衰减能力,同时又要薄和重量轻。在各种电磁吸收材料中,铁基非晶无序原子的电子散射使磁性非晶相具有较高的电阻率,降低了高频时的趋肤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微波的穿透,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铁基非晶损耗机制单一,微波反射损耗有限,低频段吸收带宽较窄,阻抗匹配较差,因此极大地阻碍了实际应用。因此本文致力于研
学位
在过去的十年中,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溶液可加工性强、光致发光(PL)量子产率(PLQY)高、发射半峰宽窄(FMWH可低至15 nm以下)和发射光谱可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约从380 nm到750 nm)等,这些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此外,原材料成本低廉使得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合成成本低,这可促进大规模制造的商业应
学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OLEDs)作为一种高效的电光转换技术,在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但OLEDs存在着多层结构、制备复杂、制造环境苛刻、成本高等缺点,制约着OLEDs在普通照明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刺激着新概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开发。发光电化学池(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简
学位
随着微电子学的发展,微电子器件的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如何进一步减小芯片组件的几何尺寸仍存在技术上的挑战。与传统的“自上而下”方式不同,分子电子学是以单个分子或分子集团为原材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构建逻辑电路来实现微电子器件的功能。从化学合成角度来看,其使用的构建单元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有机合成大批量制备,这为分子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随着这个新兴领域的迅猛发展,分子器件的各种电学
学位
超临界二氧化碳(s CO2)布雷顿循环(SCBC)具有发电效率高、系统紧凑、噪声低、变工况响应快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燃煤发电技术之一。目前,s CO2发电的应用和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关于s CO2燃煤发电机组、特别是示范性小型燃煤发电系统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空白。另外,由于系统结构复杂,锅炉和回热器等设备设计涉及大量的设备参数、物性和热集成计算,全系统的同步设计面临运算量巨大、求解困难等挑战。
学位
发光二极管(LED)与传统照明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高性能照明器件,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然而,LED的发光效率低于30%,其余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这可能导致设备寿命或性能大大削弱。因此,良好的热管理是保证和提升LED工作性能的关键。纳米流体和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均为新型功能流体,具有优越的热物性能,有利于传热能力的提升。作为冷却工质,虽然有研究表明它们适用于热管理,但目前应用于电子散热领域尤其
学位
超临界流体是压力和温度都处于临界值以上的流体,这个状态下的工质既非液态也非气态,具有近乎液态的高密度和近乎气态的低黏度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其作为热能发电循环工质的系统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为工质的能量转换技术具有热功转换效率高、设备紧凑、操作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SCO2并不存在相变过程,但近临界压力的SCO2热物性在拟临界温度附近会出现剧烈变化
学位
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可逆电池(reversible solid oxide cells based on proton conducting electrolyte,H-RSOC)是一类具备燃料电池和电解池两种工作模式可用来进行电能的贮存、转化与再利用的新型高效能源转化设备。H-RSOC在工作过程中多孔电极内产生了气体输运现象,然而由于存在的扩散阻力,导致电极中的气体分布不均匀,产生浓差极化,降低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