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笺纸意象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笺纸意象常见于宋代主流词人的词作中,它脱胎于唐五代的文人轶事,得益于宋代渐趋繁荣的都市经济,在宋代重文抑武的政治环境中发展,反映着文人士大夫群体的创作风貌,在词体本身发展规律的作用下,成为宋代词坛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意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诗词意象研究的基本方法,基于对宋词中使用了笺纸意象词作的解读,分析笺纸意象的情感意蕴,论述笺纸意象的艺术功能,并探究笺纸意象在宋词中繁盛的原因。论文共分为绪论、主体三个章节和结语等五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申述本文的问题意识,并阐明研究意义与方法。第一章分析宋词中笺纸意象的情感意蕴。本章全面统计宋代运用了笺纸意象的词作,对笺纸意象表达出的不同情感意蕴进行分类,结合词作的时代特点、创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分析词人如何运用笺纸意象在不同场景下进行情感表达。词人借笺纸抒写雅挚婉丽的闺阁之怨,将信笺传递的情思凝结成诚挚深切的相思之情;或记录文人雅集的盛大场面,描摹闲雅富丽的交游之趣;或感叹身世浮沉、韶光易逝,展现士大夫文人的忧生之思。第二章探究宋词中笺纸意象的艺术功能。首先,笺纸意象帮助词人成功塑造了一批手持笺纸的闺中女子形象、宴饮交游中的才子形象或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让这些人物形象感染上雅致的书卷气。其次,笺纸意象有构建词作意境的功能,这尤其表现在婉约词中,笺纸意象有助于表现柔婉细腻的意境。最后,笺纸意象还有丰富叙事内容的功能,词人常借笺纸追忆往昔,或借用笺纸的典故来达到丰富词作表达的目的。第三章探讨宋词中笺纸意象的繁盛原因。笺纸意象在宋词中呈现繁荣的景象,首先是因为宋代的重文抑武的政策催生了高度发达的词体文学,笺纸作为书写用具,天然有受到文人关注的条件。其次,宋代科技工艺进一步发达,笺纸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为其在文人间流行提供了物质基础。再次,笺纸最常见的功能是用于书写,不论是宴会上的赋诗作词还是书信中的传情达意,都会借助笺纸,所以宋时文人的宴饮享乐风尚和闺思文化的盛行,也提高了笺纸意象在词中出现的频率。最后,笺纸因为其风雅的文房属性,与词体发展至宋代所呈现的含蓄蕴藉的词风、崇尚雅词的观念相契合,成为宋代词人钟爱的意象之一。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再次梳理文章脉络,回顾文章重点和创新之处,并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其他文献
近年来,诞生于国外视频网站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模式在国内迅速发展,在MCN数量不断增加、传统大众出版转型瓶颈有待打破的背景下,本研究将MCN对创作者资源的管理、对渠道的运营,与传统大众出版的原始作者资源、渠道优势结合起来,探究传统大众出版发展知识型MCN的理论模型与现实路径。首先,研究从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发展周期的角度归纳了知识型MCN的发展现状,以
高阶思维是21世纪国际教育改革浪潮下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高阶思维对个体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国家的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际上对于高阶思维内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加之我国对高阶思维研究的起步较晚,尚缺乏有关高阶思维测评的成熟工具,因此对高阶思维内涵进行界定以及开展相关测评工具的研究是我国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开发符合我国国情
头脑风暴技术被广泛用于激发团体创造力,但很多研究者却发现团体头脑风暴存在“生产力损失”现象。因此,有必要探讨影响团体头脑风暴效率的因素,尤其是理解团体成员的互动过程。领导者对团体效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团体领导既可能是事先指定的,也可能随团体进程而显现。本研究采用基于近红外的超扫描技术,在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探讨在指定领导者和显现领导者的情况下,领导者和追随者在团体头脑风暴时的行为表现和
爱情体验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强烈渴望与特定他人维持亲密关系的状态(Hazan&Shaver,1987),根据爱情体验可以将人们的婚恋状况分为单身、恋爱和结婚。大量研究发现,恋爱和单身个体在行为上存在差异,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涉及伴侣的决策情境,而较少关注与伴侣无关的其他决策情境。本研究尝试探讨是否拥有爱情体验在涉及努力付出的一般决策行为上的差异及其成因。实验1探讨了恋爱与单身个体在努力决策任
本文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归纳前人在杜牧政治生涯、政论文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现有的专著与论文中,研究者普遍认识到了杜牧从前期积极昂扬的政治心态到后期消极悲观的情绪之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杜牧的政治经历划分阶段,探讨杜牧各阶段的文学创作特点及其背后的政治心态成因。第一章以探讨杜牧政治理想的形成与巩固原因作为主要内容。现有学术研究认识到晚唐政治形势对杜牧政治理想的作用,本文对此展开进一步阐
盐类水解作为高考重点考察的概念之一,在一线教育教学中是公认的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一直是困扰教师的教学难点,因此去发现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盐类水解概念应用情况对于改善教育教学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学生的相关基础知识水平、概念自我理解水平以及结构化水平对于盐类水解概念应用的影响。首先在开展教学之前以前测卷的形式对学生之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初次接触到盐类水解概念后自我对其进
合作的内群体偏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指相比于外群体或无明确群体身份的个体,人们对具有相同群体身份的成员更加合作。以往研究多从个体视角出发,考察个人特质和情境因素如何影响其内群体偏爱行为。本研究则溯源于Tajfel的社会规范假设,从群体和文化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内群体偏爱的规范信念是否存在,及其如何影响个体的合作行为与奖励获得,系统地揭示内群体偏爱作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规范性质,并探讨内
本研究聚焦于化学学科核心内容“物质结构与性质”,以国内外文献和文本资料为依据,从化学学科本体知识、学生认知发展脉络、考试评价三大角度进行梳理,建构中学生“物质结构与性质”认知发展框架。根据该框架,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RT)中的Rasch模型作为分析的基本思路,以Wilson提出的“四基石”框架作为测试题编制的基础,开发“物质结构与性质”认知测评工具。初测结束后,将被试的作答情况进行分类并制定每一个
阿米里·巴拉卡(1934-2014)是最受尊敬和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国作家之一,作品涵盖诗歌、剧作、小说等各方面,同时也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在将近五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不仅关注着黑人解放和白人种族主义等问题,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作为追求革命的黑人知识分子,他以笔为戎,作品涉及社会、政治、文学、音乐等多个领域。其最有名的剧作是1964年上演的《荷兰人》,于同年荣获外百老汇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转折时期,是社会教育观从“格致”向“科学”转变的重要时期,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提出使传统文化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本研究以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两套本土科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聚焦清末民初本土科学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期还原我国科学教育诞生初期,西方学术体系影响我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