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萃取菠萝蛋白酶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85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水相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化分离技术,该技术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分离条件温和,分离步骤简单,易于放大,且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各类酶、核酸、生长激素及各种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纯。 本文首先研究了构造双水相体系的成相组分及不同操作条件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以及在双水相成相浓度范围内PE61000对菠萝蛋白酶活性影响不大;在选定的浓度范围,(NH42SO4、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菠萝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菠萝蛋白酶活性适合的温度范围为20℃~50℃;适合的pH范围为4.0~10.0;对于加入一定浓度的金属盐,NaCl和NaBr对菠萝蛋白酶活性影响不大,而加入MgCl2和CaCl2明显使菠萝蛋白酶活性降低。 本文研究菠萝蛋白酶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和PEG/羟丙基变性淀粉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及影响菠萝蛋白酶分配的因素。 在PEG/(NH42SO4双水相中研究了PEG分子量、PEG浓度、(NH42SO4浓度、NaCl等因素对菠萝蛋白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酶活性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下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酶活性回收率:PEG平均分子量1 000,浓度17%,(NH4)2504浓度14%,pH为7.0,室温的情况下,其分配系数达到3.9,酶活性回收率可达到引%。 通过实验测定了SDS和CTA日水溶液混合体系双水相的相图,考察了温度和外加盐NaBr对双水相形成区域的影响。在构造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双水相体系中,研究了温度、pH等因素对菠萝蛋白酶分配行为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SDS/CTAB/H 20双水相体系对菠萝蛋白酶有很好的萃取作用,在成相的两个区间,酶活性回收率均可以达到80%以上。 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丙烷为醚化剂制备轻丙基淀粉过程,以轻丙基淀粉的取代度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工艺条件和操作条件对制备经丙基淀粉过程的影响。用制备的轻丙基淀粉与pEG构造双水相体系,测定了该体系的部分相图,并对菠萝蛋白酶在该双水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轻丙基淀粉的质量分率为11%,P〔Gl oco质量分率为10.5%,NaCI的浓度0.15mol/L的条件下,菠萝蛋白酶的分配系数为3.23,菠萝蛋白酶活性回收率最高达到71%。 对三个双水相体系用于菠萝蛋白酶分离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所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本项目获得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桂科青01 35029)和广西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
其他文献
云南龙开口水电站是金沙江中游河段8个梯级中的第6级电站,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已于2012年10月通过专项验收。系统回顾了该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梳理了移民安置
传统的英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被动地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然而,自6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地意识到这一所谓被动的过程的确需要读者的积极参与。图式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手段。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就业产生着直接和长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河北省
研究了几种辣椒酱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并通过动物实验测定了维生素含量与动物机体上火程度的关系。上海川湘生产的三种辣椒酱的维生素B1含量在7·053~12·167μg/g之间,维生
<正>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
<正> 汽车安全带卷收预紧装置是目前国外在安全带上普遍采用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车辆碰撞刚一开始、乘员尚未来得及向前移动时,快速回卷安全带,以消除由于乘员衣着
<正>"创意城市"是目前全球化发展的流行口号,也是许多城市竞相追求的国际都市品牌,除了伦敦和纽约外,台湾、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也喊出了建设全球或地区创意中心的口号。
本文主要介绍运用PLC控制技术设计开发的八层观光电梯系统,完成了电梯的运行、电梯门的开关闭合、轿箱内外呼叫应答等功能,并结合变频器,完成了电梯的变频调速。另外,本文利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与管理效益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合成气合成低碳醇是C1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工艺技术的优化改进及开发高选择性、高活性并具有优良稳定性的催化剂是低碳醇合成技术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相对集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