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掺杂对NiO-TiO2电致变色薄膜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致变色是在外加电压下产生可逆光学变化的一种现象,而氧化镍则是诸多电致变色材料中的一种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其可以在正电势下呈棕色态,而在负电势下又可以转变为无色态。本实验采用醋酸镍和酞酸丁酯为前驱物,无水乙醇和正丁醇为溶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Ni含量为80 mO1%的NiO-TiO2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镀膜,薄膜在300℃下进行热处理。四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聚乙二醇,PEG-800;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被加入到NiO-TiO2溶胶中,并通过相关测试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掺杂对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根据测试结果,发现SDS掺杂可显著提高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故本论文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希望找出其改变薄膜性能的根本原因。本论文对SDS掺杂的NiO-TiO2凝胶进行了热重分析和差示热分析测试,升温范围为:室温至500℃,升温速率为2 K/min,气体环境为高纯空气。通过XRD测试,得出体系中NiO纳米粒子与Ti02主要是通过NiO镶嵌入TiO2非晶相中的形式共存的。NiO-TiO2薄膜的厚度及AFM表面测试可以得出结论,随着SDS掺杂比例的上升,NiO-TiO2薄膜的厚度逐渐增加而其表面粗糙度却逐渐降低。在1MKOH电解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薄膜的电化学和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V曲线中的氧化还原峰以及CA曲线中的电荷注入量都随着SDS掺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在透过率方面,SDS掺杂的薄膜着色/无色态可见光透过率差值较大,即变色范围较宽;SDS掺杂比例为9 wt%,陈化时间为6天,镀膜层数为1层的NiO-TiO2薄膜的循环次数可以达到18000次,这一结果与未掺杂SDS的NiO-TiO2薄膜相比较,有了非常大的提高。SDS掺杂的NiO-TiO2薄膜的变色效率为30 cm2/C,达到未掺杂SDS薄膜的相应水平。
其他文献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通过逐层累加来实现成形的制造技术。由于每次堆敷都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变量,如散热条件、热积累等因素,导致堆敷尺寸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如何提高增材制造
随着经济的发展,材料与人类的生活以及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具有很多优良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更少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分子材料的使用量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环境危机,全世界对纤维素纤维的需求在逐年提高。而现有人造纤维素纤维的传统粘胶工艺对环境有污染,这就为CC纤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纤维素氨基甲
学位
本文量化考察了在线纺丝工艺对聚氨酯(PU)系中空纤维微孔膜结构的影响,分析和优化了后处理条件;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几种常见污染物对所得中空纤维膜的污染机理进行研究;将
本文首次尝试利用食品级多糖果胶钙交联微囊包埋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LGG),微囊尺寸可根据需要由微米级到毫米级之间调整。测试了微囊的载体性能,进而考察了在体外模拟释放过
膜污染是限制膜技术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的瓶颈,膜材料是影响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发和研究亲水性膜材料或者提高现有膜材料的亲水性被认为是改善膜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位
聚酰胺6工程塑料的化学改性是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化学改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分子水平设计,合成预期性能的聚合物产品。  本文利用聚酰胺6末端具有高反应性胺基官能团的特
制药行业已成为我国重点管理行业,其行业排放废水也成为环境监测治理的重点对象,本课题以湖南某上市制药企业为背景,通过对该厂排放废水进行水质水量的分析,并采取相关实验研究,拟采用以水解酸化+厌氧生物处理(IC)+污泥减量化多级接触氧化处理(Modified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简称MCOP)为主体的处理工艺,以满足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的处理要求。工程整体试验结果表明:原水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