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双流道PV/T集热器性能分析及优化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Photovoltaic/thermal,PV/T)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光热技术相结合,可以带走光伏电池余热供给用户使用,并有效降低光伏电池表面的温度,提高光伏系统发电效率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太阳能PV/T集热器性能展开广泛研究,较好阐明了集热器的能量传递过程,提出了集热器结构参数和运行调节控制优化措施。但需注意的是,现有太阳能PV/T集热器主要以水或空气作为单一冷却介质,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不足。夏季由于建筑对于热空气的需求较少,因此PV/T空气集热器空冷系统通常处于闲置状态;而对于PV/T水冷集热器,当太阳辐射较强时,光伏电池温度过高导致光电转换效率下降的问题也普遍存在。部分研究虽然提出了双通道太阳能PV/T集热器,但不同季节工况下仍然分别以水或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单独运行。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之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气/水双流道PV/T集热器,并对集热器结构参数进行了初步的设计优化研究。该集热器在玻璃盖板与光伏电池之间增设空气冷却流道,可同时利用空气与水对集热器进行冷却,并可实现多种运行工况下不同形式的热能输出。作为后续研究,本文对空气/水双流道PV/T集热器性能展开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首先,针对双流道PV/T集热器能量传递特征与光热转换过程,建立了二维非稳态能量传递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了编程求解;在某寒冷地区城市搭建了PV/T集热器性能测试平台,并以冬季某日集热器全天运行参数监测数据验证了能量传递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考虑双流道PV/T集热器运行特点和光伏光热的能源品位差异,确定集热器光热/光伏以及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针对三个不同城市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太阳辐射强度水平,通过模拟对比了不同季节工况下水冷型PV/T集热器以及空气/水双流道PV/T集热器性能,并分析了空气流量和水流量等运行参数对双流道PV/T集热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集热器优化运行的方案建议;最后,对应用于不同城市地区的双流道PV/T集热器在空气流量和水流量等运行参数一致情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对比,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及辐照强度对双流道PV/T集热器性能的影响,并对双流道PV/T集热器的地区适应性特征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工况下,当水流量相同时,双流道PV/T集热器电效率始终高于水冷型PV/T集热器,但双流道PV/T集热器的出水温度总是低于水冷型PV/T集热器出水温度;随着水流量的减少和空气流量的增大,双流道PV/T集热器与水冷型PV/T集热器电效率差值增大;当水流量较低时,双流道PV/T集热器热效率高于冷型PV/T集热器,且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两者热效率差值增大;随着水流量的增大,双流道PV/T集热器水侧得热量减少,而空气得热量有所增加,不同工况下集热器的热效率值取决于集热器总得热量的变化;当水流量为0.01kg/s,空气流量在0.09kg/s,不同集热器的综合性能效率差值最大;西宁、太原和昆明地区不同集热器的综合性能效率最大差值分别为6.8%、6.0%和3.9%,且均出现在夏季工况。增加空气流量和水流量均会降低双流道PV/T集热器的出水温度、空气出口温度以及吸热板温度,且水流量的变化对空气出口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水和空气流量越小,流量增加所导致的集热器相关运行参数温度下降的速率越快;增加水流量和空气流量均可提高双流道PV/T集热器综合性能效率;室外温度(即空气入口温度)越低,空气流量的增加对双流道PV/T集热器光电性能提升作用越显著;而当水流量的增加超过一定值后,空气流量的增大会反而会降低双流道PV/T集热器综合性能效率,且出口水温和空气温度较低,难以满足建筑需求。因此,对于西宁、太原和昆明地区,双流道PV/T集热器推荐水流量上限值分别为0.06kg/s、0.03kg/s和0.02kg/s。在不同城市地区应用时,双流道PV/T集热器性能表现有所不同。在光热效率方面,双流道PV/T集热器在太原地区应用时光热效率最高;冬季和夏季工况下,当水流量为0.01kg/s,空气流量为0.09kg/s时,太原地区双流道PV/T集热器光热效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4.3%和55.3%。在光电效率方面,冬季和夏季工况下双流道PV/T集热器分别应用于西宁和昆明地区时光电效率最高,最高值分别为16.6%和14.7%。双流道PV/T集热器在太原地区应用时,综合性能表现最佳,与其他两个城市地区相比,综合性能效率提高了7.8-16.4%。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双流道PV/T集热器在不同地区应用时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集热器的综合性能效率。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的爆发与持续蔓延给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敲响警钟,为阻断病毒传播和防止二次污染,亟需开发高效持久的新型抗菌纺织品。沸石咪唑骨架材料(ZIF-8)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抗菌活性好和生物毒性低等特性而成为研发光催化抗菌纤维的首选材料,但存在可见光照射下抗菌效率低和后整理技术ZIF-8抗菌剂易溶出导致抗菌功能失效的问题。本论文首先设计合成出可见光激发的T-ZIF-8光催化抗菌材料,再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筑
学位
为顺应国家碳减排趋势,供热节能成为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站区供热系统在实际运行期间,普遍存在的热源热效率低、热网热损失严重和运行调节不当等问题,导致供热系统无法在最优状态下运行,系统供热量与建筑所需热量不平衡,系统能耗居高不下。本文根据铁路站区内建筑用热规律,研究适用于该类型供热系统的运行策略,满足铁路站区采暖建筑的变温需求。并基于综合评价原理构建用于评价铁路站区供热系统变
学位
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与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难题。大麻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纤维,成本低廉且可再生,其韧皮、籽实等部位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石油化工等领域,剩余的麻秆通常被焚烧或填埋,造成了资源浪费及环境的污染;同时,纺织印染废水的排放严重威胁到环境及人体健康。因此,利用废弃天然植物纤维制备活性炭作吸附剂治理废水中的染料,在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麻秆为原料,通过改变
学位
中国能源具有“富煤、贫油及少气”的特征,2018年全球煤炭消费的增长中中国占到了1600万吨油当量,位居全球第二。由燃煤烟气中氮氧化物(NOx)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针对于此,国家出台的政策中不断加强对NOx排放量的限制,因此探究出具有脱硝效率高、成本低的烟气脱硝技术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表明生物法烟气脱硝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其实质是NOx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
学位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规模不断扩大,剩余污泥作为生物处理段的伴生废物,其处理处置问题也日益严峻。厌氧发酵技术不仅可以促进污泥减量化,还能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作为生物法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的低成本碳源。针对传统厌氧发酵中污泥破解、水解速率慢以及SCFAs难以积累的问题,提出了以过氧乙酸(P
学位
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源头治理和终端过滤是应对这类问题的两种途径。但源头治理需要长期深入研究这类问题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措施,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显著的效果,因此终端的空气过滤是目前应对空气污染问题最有效的途径。纤维类空气过滤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个人防护、室内净化等领域,然而传统纤维过滤材料由于结构简单,普遍存在过滤阻力与过滤效率难以同时实现性能提升的问题。此外,传统的空气过滤材料只能对颗粒物进行
学位
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日纳入的3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本院2022年6月27日纳入的3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评估两组干预效果、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
期刊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态风险对是谋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河流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生态系统健康、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河流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河道形态单一化、河流流速减缓、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体污染等。河流污染物的分
学位
纤维素作为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的一种生物质资源,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用于替代化石燃料或工业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纤维素中丰富的C-C键和C-OH键具有极高的结构相似性,亚临界水的酸碱双功能催化作用下纤维素中相同的化学键容易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而生成多种复杂产物,产物选择性较低。为揭示化学键断裂的本质驱动力,阐明酸碱双催化作用下不同产物的生成机理与形成竞争机制,本文选择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元葡萄
学位
资源循环利用是我国保障资源安全的重要途经,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是构建资源循环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对于废旧纺织品中占比最大的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涤纶聚酯类纺织品的醇解再聚合是获得高价值再生物质的一种回收再利用方法。水性聚氨酯作为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代替有机溶剂的新型聚氨酯体系,凭借着无毒无污染、节能安全等特点被应用于工业、纺织、涂料和医疗等领域。其作为涂层剂用于织物后整理可使织物获得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