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潜在有益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a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使自然界的水体失去了它自身的净化功能,引发赤潮、水华发生,生态被破坏。随之而来的是病害爆发和水产品品质变坏。如1993年我国大面积爆发的对虾虾病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对虾养殖几乎全军覆没。为了能够改善养殖水体的质量,减低致病菌的发病机率,本实验室从南海底泥中筛选出三株海洋细菌,并对它们的生物特性进行了分析,包括胞外酶分泌能力分析、生长曲线测定、菌种鉴定、毒性试验、水质改善能力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D3-A为革兰氏无芽孢短杆菌,D3-B为革兰氏芽孢短杆菌,D13为革兰氏芽孢杆菌。D3-A、D3-B不产胞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明胶酶、磷脂酶)及溶血素,D13产胞外蛋白酶、淀粉酶、明胶酶、磷脂酶和溶血素,不产脂肪酶,在不同盐度下,D13分泌胞外酶能力差异不大。通过对比发现,D3-A、D3-B、D13在不同盐度下生长速度有差异,低盐度下培养与高盐度下培养相比,三株细菌生长较快。通过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结果为D3-A为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D3-B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herium),D13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此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用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鉴定后进行对比。   D3-A、D3-B、D13在淡水环境下对淡水类观赏鱼(月光鱼)无毒性,初步表明可以应用到实践生产中。   D3-A、D3-B、D13三株细菌均不能消除水体中的亚硝态氮,但是D3-A、D3-B、D13够消除水体中的氨态氮,其中高浓度的D3-A、D3-B、D13(106、108)对低浓度的氨态氮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但对高浓度的氨态氮消除趋势不明显。D3-A、D3-B对氨态氮的消除能力(消除率可达50%)较D13对氨态氮的消除能力(消除率在20%左右)要强。实验组氨氮浓度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株菌对氨态氮消除效果明显的时间均为4~5天内。   D3-B、D13可以消除水体中的硝态氮,实验组硝态氮浓度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D13对硝态氮的分解能力较强(消除率在50%左右),且高浓度细菌对硝态氮分解效果明显(最大消除率超过90%)。D3-B的最大消除率低于50%。但硝态氮浓度过高时,细菌无法全部分解硝态氮,可能是细菌分解硝态氮后产生了亚硝酸盐或者其他物质,抑制了细菌的分解能力。同时,2株菌对硝态氮消除效果明显的时间均为4~6天。
其他文献
干暖河谷在世界统一划分的三大干旱地区中属于局部的干旱生境。横断山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河谷大多以峡谷地貌为特征,降雨量少而蒸发量高,是我国特殊的干暖河谷生态环境类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驾驶员的数量大幅增加。为了降低新司机培训与考试的风险和成本,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视景仿真汽车驾驶模拟器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让驾驶用户产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力学、电学特性,已被证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探针的结合将人的眼睛和手同时延伸到了纳米尺度,提供了一个直观、实时和原位的纳米材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不断提高,晶体管尺寸按比例不断缩小,数字电路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越来越多的模拟功能可以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DSP)中实现,出现了模拟技术数字化、信号处理由模拟
学位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等技术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对家电的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使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和智能化的时代,作为光电子技术,激光器件特别是半导体激光器件凭借着诸多优越的性能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今半导体激光器件的发展方向从激光波长来
学位
Ⅲ族氮化物(Ⅲ-Nitrides)半导体材料和稀氮半导体材料均是当今半导体研究的热点。Ⅲ族氮化物材料由AlN、GaN、InN以及它们的三元或者四元合金化合物组成。AlN、GaN、InN均为
工作记忆是一项重要的认知功能,它能够在刺激消失后长达数秒的延迟期内维持对刺激的记忆并进行相关记忆信息的加工。早期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神经元以持续性放电的模式维持延迟
电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存储器掉电以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EEPROM在应用方面
植物内生真菌作为真菌类群中的一部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由于其生境独特,很可能产生一些化学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已经成为研究活性天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