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目前多采用保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和牵引)或外科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方法。多数学者认为,及时有效的复位及固定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降低切开手术的风险。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单纯手法复位往往成为急诊骨科医师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法复位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远折端旋转是手法复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认识不够或处理不当则常会引起肘内、外翻畸形及慢性尺神经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探讨30度倾斜位摄片法在甄别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远折端旋转方向问题上同常规侧位摄片法相比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并为临床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提供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门诊2012年2月~2014年2月46名,年龄在2~12岁之间,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发生远折端旋转的患儿。在已拍摄的正侧位x线片上寻找到远折端旋转证据后,再次行患肢肘部30度倾斜位摄片及CT三维成像检查。通过影像学特点,对临床资料做进一步分析,分别判断出远折端旋转的方向。针对两组的结果,以CT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30度倾斜位摄片、肘关节侧位摄片在判断骨折远端旋转方向方面的准确率进行计算,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的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5为显著差异的评判标准,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SPSS-16.0)。结果:1在正侧位、正斜位及CT组,无一例被排除。在所有的46位观察对象中,共有36位骨折复位后发生外旋,其中外侧柱偏后者5位,内侧柱偏前者29位,双柱均发生旋转者1位;共有9位骨折复位后发生内旋,其中外侧柱偏前者1位,内侧柱偏后者7位,双柱均发生旋转者3位。表一显示了术后CT的详细检查结果。2观察者通过正侧位、正斜位阅片得到各自的正确结果及错误结果以及相互关系在表二中显示。观察者通过正侧位阅片得到的正确结果为31位,错误15位,准确率为67.39%。通过正斜位片得到的正确结果为39位,错误7位,准确率为84.78%。其中均正确结果为29位,均错误结果为5位。3比较正侧位及正斜位两种方法有无差异,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到的P值为0.029。统计学数据显示正侧位与正斜位之间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差别。(P <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前臂发生旋转时,内旋、外旋均可能发生。30度倾斜位片较之常规的肘关节侧位片可更有效,更准确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远折端旋转的方向。虽然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均逊于CT检查法,但在无条件行CT检查时,正斜位X线片检查可以作为替代检查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因此,其可以作为手法复位后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可有效防止及纠正手法复位后前臂的旋转问题(主要是纠正内旋),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肘内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