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健康维度的长期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促进儿童时期健康水平的提升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面,更是从源头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中国,儿童健康投入长期被视为是一种消费,在公共政策制度安排等方面得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儿童时期健康状况在微观层面,对微观个体成年时期健康人力资本积累、教育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就业和经济收入产生长期影响,而在宏观层面,它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劳动力质量和国民经济的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卫生资源面临压力,劳动供给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从转型和发展的角度思考,儿童时期健康状况的长期健康人力资本效应,以及跨期的就业收入效应,对于在生命早期进行健康政策干预,对于实施健康中国、调节收入不平等、改善代际人力资本积累所致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进步,中国儿童健康状况,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儿童健康问题,不仅是生理健康,包括社会心理健康等方面均需得到更加重视。利用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生命历程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追访数据,本文就中国儿童时期健康状况的长期劳动力市场效应进行研究,尝试从微观层面寻找儿童时期健康对终身影响的中国答案。为此,本文设定了如下的研究框架进行分析:在第1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介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创新点。第2章对国内外已有研究作出梳理和归纳。对该议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边界有了把握。第3章基于劳动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和医学等综合学科理论基础,依据Grossman健康需求的动态模型逐步构建起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第4章对儿童时期健康测度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尝试完善并构建了儿童时期健康测度指标体系。涵盖了儿童时期生理健康、儿童时期社会心理健康、儿童时期营养维度健康、儿童时期主观总评健康等综合健康测度变量。第5-7章全面探讨儿童时期健康对微观个体的长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首先探讨了儿童时期健康产生长期效应的机制途径,即儿童时期健康的跨期人力资本效应,接着分别探讨了儿童时期健康对就业和工资收入的长期影响。第8章为结语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结论和存在的局限性,并对不同儿童时期健康测度指标的使用进行了再思考。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借鉴了国外相关研究路径和方法,主要根据因变量类型采取相应的计量模型。在跨期人力资本效应部分,采取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概率模型、Order Probit等方法,并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在长期就业效应部分采取Probit模型;在长期工资收入效应部分,考虑到就业市场上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问题,选择OLS和Heckman两阶段法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时期健康状况能够显著影响成年时期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的形成。具体地,儿童时期健康维度不同指标明显影响成年时期的自评健康、患有慢性疾病、日常活动有困难、工具性日常活动有困难、主观预测寿命、抑郁等健康人力资本结果;儿童时期健康状况也明显影响与健康人力资本结果联系密切的健康指标,如营养不良、肥胖超重、记忆力。此外,儿童时期健康状况对抽烟和过度饮酒不良健康行为也有明显的影响;分户籍考察,同非农户籍样本相比,儿童时期健康对农业户籍的样本群体健康人力资本影响更为明显。儿童时期健康对成年时期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样本,儿童时期健康维度各指标反映的健康状况较好,获得较高受教育水平的可能性也更大;在农业户籍人口中,儿童时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在提高受教育程度的可能性方面有更显著的影响。基于儿童时期健康维度对微观个体健康人力资本结果和教育人力资本的长期效应考虑,重视儿童时期的健康政策制度安排,特别是针对农业户籍儿童健康的投入对于提升全民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现实必要性。2.儿童时期健康状况的就业效应持续到老年时期。在反映儿童时期生理健康的指标中,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的个体老年时期再就业的概率更高。这反映出儿童时期躯体健康对就业的长期作用。并且儿童时期有过接种疫苗保健历史对于农业户籍的样本影响更为明显。此外,在影响老年时期就业选择的经济因素中,发现儿童时期生理健康、社会心理健康、营养维度健康指标均对养老金收入的差异产生明显的影响;儿童时期总评维度健康、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变量均对接受子女经济支持的差异有明显的影响。这同时也说明了,儿童时期健康对老年时期的就业效应在生命周期中被部分因素稀释,但仍然对就业的影响持续终身。3.儿童时期健康状况对工作收入有非常显著的长期效应。考虑到生命周期中存在的工作转换问题,分别对第一份工作收入、第二份工作收入和第三份工作收入的影响作出考察。首先,儿童时期健康各维度变量几乎全对第一份工作收入有明显影响。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在成年时期最初从事的,其收入往往更能立即反映儿童时期健康状况的影响。儿童时期营养充足明显对第一份农业工作收入有促进作用。而第一份非农工作收入除了受到儿童时期营养影响外,还明显受到儿童时期社会心理健康、儿童时期总评健康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工作性质,其收入受到的儿童时期健康维度的影响不同。进一步的对第一份非农工作细分为受雇工作、自雇佣工作、军人工作三个类型,发现自雇佣工作收入受到儿童时期健康的影响不明显。而受雇工作收入受到除儿童时期生理健康外的其它健康指标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受雇工作本身存在的健康筛选机制所致。军人工作中,儿童时期有过接种疫苗等保健历史会对其收入有明显促进作用。在检验样本选择性偏误时发现,自雇工作和军人工作逆米尔斯比不显著,这两种工作类型不存在样本选择偏误问题,研究结论仍遵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其余工作类型在经历样本选择性偏误纠正之后,结论基本不变,仅在非农工作收入类型中,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变量对第一份非农工作收入的促进作用由不显著变的显著;分性别和分户籍回归来看,儿童时期接种疫苗能够提高男性第一份非农工作的收入,但对女性来说影响不明显。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出生时是农业户籍的个体来说,第一份非农工作收入明显受到儿童时期总评健康、儿童时期社会心理健康以及儿童时期生理健康的影响。除此之外,儿童时期营养充足在提高收入方面效果明显,且不存在性别和户籍制度的差异。在对第二份非农工作收入的研究时发现,儿童时期社会心理健康系数变为负值。这说明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与第一份非农工作不同,个人在第二份工作选择时,对精神上的满足和充实更为重视。但儿童时期营养的充足依然对工资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纠正样本选择偏误后,在第二份和第三份非农工作中,系数方向和显著性变化不大。不管是经历几份工作转换,儿童时期营养充足均能够显著增加工作收入。根据以上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三点对策建议:1.重视儿童的医疗保健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应该重视儿童时期生理健康,减少儿童时期因病卧床的情况,增加儿童时期医疗保健方面投入。关注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营养保障等。政府应加强儿童健康的医疗保障安排,从源头上提高前劳动力市场上微观个体的健康资本积累,通过健康资本的动态互补效应,提高成年期受教育水平和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表现能力。2.重视农村儿童健康投资,调节收入不平等的分配格局。基于中国农村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现状,需强化对乡村儿童健康投资,尤其是需要关注农村儿童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这对促进他们提高受教育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如此,改善农业户籍儿童的健康,利于提高他们未来的经济收入,进一步调节收入不平等的分配格局。3.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健康投资,从根源上阻断贫困反复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公共卫生政策适合从源头上进行干预。提高儿童时期健康水平,改善代际人力资本积累,从根源上阻断贫困的反复。
其他文献
“服皆有带”,腰饰是我国传统服饰配饰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腰饰的起源可追溯到兽皮衣时代,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与深厚的文化价值底蕴,与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服饰文明息息相关。腰是人体的重要装饰部位之一,作为人体结构力量支撑的核心点,凭借连贯躯干与各部位之间的协调,发挥着过渡上下身比例的分界线作用。腰饰系结在整体服饰中居于视觉中心,具有直观而醒目的结构特点,能够突显腰部区域作为装饰配饰的重要性。清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人才,而教师在其中起关键作用。信息时代教师更是被社会各界寄予了更高的希望,然而除了社会期望的教师角色之外,教师又是怎样认识自己的,怎样看待自己身份的?教师是怎样的一个灵魂,才能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呢?这就涉及了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系列问题。目前,关于教师身份认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散文作品,文章语言风格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通俗易懂。这一作品受到了林语堂的高度评价,而后又由他翻译成英文。《浮生六记》共有四个英译本,本文选取的是林语堂、白伦夫妇的两个译本,两组译者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具有一定的可比价值。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关注的是《浮生六记》的传统文化价值和译者主体性研究,对原作风格翻译再现研究的少之又少。风格是一种模糊性的概念术语,它
大运河作为明清时期全国主要河运通道流经多个州府,贯连政治、经济、文化要地,其特殊的地理范围造就了流域内特色区域文化——大运河文化的诞生。大运河的输送交通功能促进了南北各地之间的往来交流,为流域内市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积极支持,其中以江南流域的发展最具代表性。江南流域涵盖了明代“江南十府一州”,包含数个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当地繁荣的商品经济与宗教文化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文艺行业的进步,更孵化出早期资本主义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变世界产业结构的关键要素。相较于传统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会受到资源、环境等外在条件的约束,符合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文化为内涵的创意产品和服务也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可和热爱。对于我国而言,创意产业更是为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
京杭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熊视百代、光耀千秋的伟大工程,伴随着我国封建社会从形成到衰落的漫长岁月。在这长达二十多个世纪的时间长河里,沿线百姓顺水之性、依运而生,形成了在运河空间坐标内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承。沿线民俗服饰,作为运河区域群体审美观念和文化形态的载体,在运河文化的孕育下,进一步呈现出其物化特征、精神象征和存在方式。目前学术界对于运河区域社会生活的关注颇多,但以运河沿线服饰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
陈翰笙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洋博士,他曾在革命时期从事地下工作20多年,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他还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多个学科领域卓有建树,并出版了不少有影响的学术专著。作为中国农村派的领军人物,他带领他的团队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对中国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公开论证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损益确定进入了兼顾配比的全面收益确定阶段。虽然全面收益成为企业损益报告的最终结果,但是配比原则依然是经营损益确定的基本原则,经营损益依然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标准。反观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过程中所形成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综合收益总额等诸多损益确定模式,却存在未能兼顾配比原则的问题,导致损益确定难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究其根本原因,便在于缺少对损益确定深层、普遍性规
英语虚拟位移,是一种特殊的空间位移表达,用移动动词表征静止的事物,如The road runs through the valley。但实际上虚拟位移表达的是某物空间方位形态,客观世界中并没有发生真实的移动事件(Talmy,1975)。此后,这一特殊的语言表达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虚拟位移内部要素的语义特点、句法特征、跨语言对比虚拟位移表达的异同、以及心理现实性进行了研究。但传统的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是海外最主要的开展汉语教学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是实施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南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亲密的人文纽带、频繁的经贸投资和共建共赢的合作机制,是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区域。2005年南亚东南亚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泰国,截至2018年底已建立了50所孔子学院,为促进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人文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