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和我国华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3842RT和3G68 PR 1998-2005年8年的观测资料,考察了中南半岛和我国华南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的特征,结论表明:陆地上平原地区和远海海面降水主要出现在16-19LST;沿海海面降水主要出现在07-10LST。降水在白天由沿海分别向内陆和远海海面传播:夜间,降水从远海海面向沿海地区回传,但没有发现内陆向沿海地区回传。陆地上一些地形区域如长山山脉西北侧迎风坡、青藏高原东南侧迎风坡、四川盆地的降水主要出现在凌晨,不同于其他内陆区域。同处于长山山脉西侧迎风坡的两个区域明显表现出不同的降水日变化特征,四川盆地和高原东南侧两地的降水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于其他内陆区域,其原因都与降水的传播有关。 利用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IPRC-RegCM)对中南半岛降水日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设计了控制试验(CNTRL)和去除中南半岛地形的敏感性试验(No-TOP)方案,通过对CNTRL和No-TOP试验结果的对比,揭示了地形强迫对局地环流,降水分布日变化及降水传播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CNTRL试验很好地模拟出了降水日变化和降水由沿海向内陆的传播,但没有能模拟出由沿海海面向远海的传播及回传的过程;模拟出长山脉西侧降水由南向北的传播,清楚地揭示出长山山脉西侧南北两个区域的降水明显存在一定的关系。去掉了地形后,低层流场,降水量和降水日变化分布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中南半岛西侧沿岸早上的降水,仍存在日间向内陆的传播,但降水大大减少;NK~山脉西侧不再存在降水的传播特征。 通过CNTRL和No-TOP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中南半岛西侧沿海的降水日变化受海陆差异和地形强迫的共同作用,长山山脉西侧的降水日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陆地上的降水日变化以及降水传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日变化和海陆差异引起的,但地形与大尺度流场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降水日变化的分布特征。地形通过对低层平均气流的阻挡和偏转作用,引起垂直速度,云量,水汽通量混合比和云水混合比的变化,增加了低层的水汽辐合,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陆地上地形的存在和分布调整了降水日变化分布的一般特征,这使得陆地上山脉、盆地和峡谷等地形迎风区出现明显不同的降水日变化特征。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低涡是指夏半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主体上的一种次天气尺度低压涡旋,是高原地区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它主要活动在500hPa等压面上,平均水平尺度400~500km,垂直厚度一般在400h
学位
海陆风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的重要中尺度系统,本文利用诊断方法和先进的数值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海陆
在紫外辐射业务观测中,由于辐射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衰减,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方法对辐射结果进行订正。本研究通过多次室外实验,对衰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导致衰减的主要
本文利用SODA(th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资料,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ofAtmospheric Research)资料,XBT(Expendab
本文利用1945~2003年的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最佳路径台风资料、1984~2002年的NOAA全球海洋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es)资料和NCAR/NCEP-2再分析资料,使用Yamamoto法、EOF、SV
香蕉与枯萎病互作机理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及香蕉的感、抗病机理还不清楚。本文利用前期表达谱分析结果克隆了乙烯合成及调控途径中的关键
以不同储藏年份无籽西瓜“新秀”新、陈种子为试材,以锯末灰为引发基质,研究了锯末灰引发处理对无籽西瓜种子萌发及其种子浸出电导率、脱氢酶活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
一年前,在我国第一个记者节前夕,乐山日报到沙湾区嘉农镇新兴村营造了20亩记者林.一年来,在记者们的精心管护下,记者林已林木苍翠,郁郁葱葱.图为记者们正在林中看树林的生长
按照中山大学985建设项目水分循环综合试验基地监测系统的项目要求,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水分循环综合试验基地内建设一个采集气象要素、水汽通量、二氧化碳通量、土壤水分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