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并嘧啶并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作用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三氨基二噻吩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4-(取代苯基)噻吩并[2,3-e][1,2,4]三唑[4,3-a]嘧啶-5(4H)-酮(5a-q)和不同杂环的化合物4-苯基-四唑并[1,5-a]噻吩并[2,3-e]嘧啶-5(4H)-酮(6)、1-甲基-4-取代苯基-噻吩并[2,3-e][1,2,4]三唑[4,3-a]嘧啶-5(4H)-酮(7)、4-苯基-噻吩并[2,3-e][1,2,4]三唑并[4,3-a]嘧啶-1,5(2H,4H)-二酮(8)、4-苯基-1-硫酮-1,2-二氢噻吩并[2,3-e][1,2,4]三唑并[4,3-a]嘧啶-5(4H)-酮(9)、5-酮-4-取代苯基-噻吩并[2,3-e][1,2,4]三唑[4,3-a]嘧啶-1-羧酸乙酯(10)和5-酮-4-取代苯基-噻吩并[2,3-e][1,2,4]三唑[4,3-a]嘧啶-1-甲酰(11)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度实验来测定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抗炎生物活性。  所有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是用不同取代的苯胺为原料通过文献报道的方法合成了各种取代的异硫氰酸苯酯(1a-q),下一步用三氨基二噻吩甲酸甲酯与合成的各种取代的异硫氰酸苯酯在乙醇中反应生成了3-(3-取代苯基硫脲)噻吩-2-羧酸甲酯(2a-q),中间体3-(3-取代苯基硫脲)噻吩-2-羧酸甲酯(2a-q)以乙醇为反应溶剂在稀盐酸的条件下环合生成了2-巯基-3-取代苯基-噻吩并[3,2-d]嘧啶-4(3H)-酮(3a-q),随后,中间体2-巯基-3-取代苯基-噻吩并[3,2-d]嘧啶-4(3H)-酮(3a-q)进行了肼代生成中间体2-肼基-3-取代苯基-噻吩并[3,2-d]嘧啶-4(3H)-酮(4a-q),中间体2-肼基-3-取代苯基-噻吩并[3,2-d]嘧啶-4(3H)-酮(4a-q)在甲酸中回流4小时环合生成了目标化合物4-取代苯基-噻吩并[2,3-e][1,2,4]三唑[4,3-a]嘧啶-5(4H)-酮(5a-q),所有目标化合物用乙醇进行了重结晶。用中间体2-肼基-3-取代苯基-噻吩并[3,2-d]嘧啶-4(3H)-酮(4a-q)和亚硝酸、乙酸、尿素、二硫化碳、草酸二乙酯和氨水反应进行了杂环目标化合物(6-11)的合成。  药理结果显示,4-(4-氯苯基)噻吩并[2,3-e][1,2,4]三唑[4,3-a]嘧啶-5(4H)-酮(5m)显示出较强的抗炎活性(50.48%抑制率,小鼠腹腔注射目标化合物0.5小时后)比阳性对照药物吲哚美辛表现出更强的抗炎生物活性。从初步药理数据结果中看到,大多数的目标化合物都在初始剂量100mg/kg时显示出了抗炎生物活性。对抗炎活性较好的化合物5m进行了进一步抗炎药理测定,药理数据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5m(67.78%抑制率,小鼠口服给药4小时后)比阳性对照药物吲哚美辛(62.72%抑制率)显示出更好的的抗炎活性。
其他文献
曹雪芹在其《红楼梦》第二章中借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而在西方,亚当却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
期刊
2005年10月23日,一家都市报刊出《网上调查近半数男性已婚者出过轨》,乍看标题,真是一条爆炸性新闻。细看正文,才知道虚惊一场,原来这个“近半数”说的是调查对象为“知识层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对大鼠颈上神经节突触传递过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阐明该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大鼠颈上神经节,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结果:粉防己碱在1×10~1
一个刊物的名字有时是决定性的,它的宗旨、内涵和前景甚至风格风貌等等都将会受到其长远的影响,会不断受到制约与启示.2003年上半年的某日,在没见更具创意和启发性的命名的情
本文旨在讨论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希腊教父对《使徒行传》中的名篇“保罗亚略巴古演讲”的阐释.与当代主流阐释不同的是,希腊教父从未提及路加此处有意将保罗塑造为苏格拉底,也
《四川日报》2005年6月29 日,在一篇题为“冷冷的棒球场”的 文章中写道:“成都金牛棒球场可 谓是门可落雀。” 《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4月 5日,《春城昆明花价上涨》的消息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文坛,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其精细微妙的心理描写引起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这位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完美溶于一体的德语小说大师,着重
“有一天,我们都会经历一片荒原,那儿没有路,却又处处是路,每一个人都会在荒原上艰难的跋涉,寻觅那属于自己的未来.”这是笔者在读完尚长文的石油小说集之后忍不住写的随感.
2018年,《国家地理》杂志6月刊的封面,一幅名为“planet or plastic”的作品迅速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漂浮于海上的“冰川”不过是塑料袋王国的一角,海洋,乃至整个星球都面临着
期刊
这部英语文学史上的意识流名作当年曾因被审查为淫秽而遭禁以致诉至法庭,历尽波折方得出版.在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虽然没有明令禁止它的翻译,但是,它的第二生命也是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