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目前中国食品企业都是被动的接受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影响,限于应付危害。迫于国内消费者认知提高和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压力,我国企业有意识主动积极应对食品安全的政策变动、消费者的需求和产业的调整,但是我国企业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升级中缺乏理论指导并且探索实践有限。 通过回顾企业升级的三种相关理论、食品安全监管研究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以及跨案例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食品安全问题初筛、食品价值链升级动力评估、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和食品企业动态能力评估四个层级的企业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可采用的企业升级战略分析模型。两个案例企业选取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频率最高的两类企业即食品辅料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辅料企业NWX在应对丙烯酰胺问题上的一系列行为,归纳为直接响应方式企业战略;食品生产企业MN在应对三聚氰胺事件上的企业行为不符合食品安全问题分类,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后期的企业行为扭转了企业局面,可归纳为改进响应方式企业战略。 本文在案例分析和构建模型研究过程得出几点结论: 1)食品安全法规状态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受众跨度决定食品企业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响应速度。 2)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所处于的产业链环节与产业链高经济租环节在价值链上位差绝对值越大,升级动力越小。 3)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食品企业是否可以采取直接响应方式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即运用现有的企业资源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4)不能采取直接响应方式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食品企业,如果有良好的企业动态能力可以采用改进响应方式的企业升级战略。 5)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前三个层级的评估即可采用直接响应方式的企业升级战略;如果企业不能通过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应对筛选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利用或提升自己的企业动态能力从而进一步采取改进响应方式的企业升级战略。 本文构建的模型鉴于案例的数量限制,可能在推广适用上受到限制。本文建议食品辅料企业主要利用模型抓住食品安全带来的机会,食品生产在使用此模型的时候具体的指标会因产业链不同而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