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建立对数期、稳定期、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模型,研究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对其作用效果。方法:实验一:粪肠球菌(ATCC29212)保种株活化制备成菌悬液,将菌悬液滴加到新鲜配制的TSB培养液中,分别在培养0h、2h、4h、6h、8h、10h、24h、48h、、72h、96h后,取100μl菌液于96孔无菌平底组织培养板中,用MTT分析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粪肠球菌的细菌活性,绘制粪肠球菌生长曲线。实验二:在玻片上建立对数期、稳定期、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模型。PBS缓冲液轻柔冲洗两次,暗室下荧光染色15min后,湿润状态置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对数期、稳定期、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态特点。实验三:在24孔无菌平底组织培养板内,建立对数期、稳定期、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模型,分别以1%、2.5%、5.25%次氯酸钠溶液作用于各时期粪肠球菌生物膜表面,30s、5min、10min后终止药物作用,以10倍连续稀释法,对用药前、后生物膜进行活菌计数,检测其用药后活菌降低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时期生物膜在药物作用后,粪肠球菌生物膜样本的表面变化。结果:实验一:0-8h,粪肠球菌在充足的营养环境中细菌大量繁殖,具有高度的活性,呈对数期;8-24h,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菌活性达到高水平并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为稳定期;48h后,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菌开始大量死亡,但仍有细菌存活并保持一定活性,为饥饿期。实验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立体的空间结构、形态多样,由死细菌和活细菌组成。饥饿期生物膜较其它两时期生物膜细菌密度低。实验三:次氯酸钠溶液用药后,各时期粪肠球菌生物膜中的活菌降低量,饥饿期低于稳定期,也低于对数期,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粪肠球菌生物膜药物作用30s、5min、10min时,5.25%次氯酸钠溶液作用下的活菌降低量分别高于2.5%、1%次氯酸钠溶液(P<0.05);药物作用30s时,1%与2.5%次氯酸钠溶液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作用5min、10min时,1%与2.5%次氯酸钠溶液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粪肠球菌可以忍受饥饿条件,在低营养环境中保持活性,长期存活。2.饥饿期粪肠球菌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生物膜形态不规则,表面活细菌较少,具有典型的三维立体结构。3.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与对数期、稳定期相比,在相同药物浓度、相同作用时间内对次氯酸钠更具有耐药性。相同作用时间内,5.25%次氯酸钠溶液对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杀菌效果最佳;相同药物浓度作用时,10min对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杀菌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