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罗德·品特是20世纪后半叶戏剧界公认的杰出代表,被评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品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的作品“揭示出隐藏在日常闲谈之下的危机,并强行打开了受压抑的封闭房间”。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于1917年在其著名的论文《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的。该理论强调,艺术的目的是让事物变得陌生,形式变得困难,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感受的时间。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看,陌生化强调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和内容的惊奇感。但陌生化更强调的是如何摆脱生命感受中的机械性和自动化。之后,布莱希特该理论运用于戏剧领域,提出著名的间离理论,从戏剧艺术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 本文认为品特的戏剧更适合运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进行解读,因为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强调的是实现艺术的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而品特的戏剧强调戏剧的独立性,并没有预设某种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可以说,品特在创作手法上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有相似之处,与此同时,其创作思想却与什克洛夫斯基同出一辙。因此,笔者认为分析品特的戏剧更适合在什克洛夫斯基的理论框架中进行。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文力图通过对哈罗德·品特戏剧创作的语言、叙事、人物进行综合分析,以阐述品特戏剧的陌生化艺术,旨在发掘品特戏剧独特魅力的根源所在,为品特戏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 本文共由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是对哈罗德·品特及其作品、相关文学评价、研究意义及论文整体结构的介绍。 第一章是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陌生化的概念并且回溯了这一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目的是为了明确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的异同对于品特艺术创作思想根源的关系,以便阐释品特戏剧实现“陌生化”的可能性。接下来的三章分别从语言、叙事、人物这三个层面详细地分析了品特戏剧中的陌生化手段。 通过分析品特戏剧中的陌生化手段,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哈罗德·品特通过运用各种技巧改变了传统戏剧的叙述方式、语言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其戏剧具有了奇异和新颖的特点,从而增加了读者和观众的阅读和理解的难度,延长了他们的艺术感知过程,实现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