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描写翻译研究的兴起,翻译不再被视为简单的由源语到目的语的文本转换过程,研究的焦点转向目的语,及其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这一转变为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进而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描述翻译研究与语料库语言学的结合为基于语料库的译文风格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使研究者可以对长篇译作进行文体风格的量化研究、对译者个人所偏爱的语言表达形式等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译者的翻译风格特征。 本文以《双城记》及其三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描写翻译研究的视角,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不同译本语言风格特征进行研究。迄今为止,《双城记》的中译本已达二十余种,为译本翻译风格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在众多译本中选取了以下三个译本:1995版孙法理译本、1992版宋兆霖译本、2005版张玲张扬译本。本研究着重考察了《双城记》三个译本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特征,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词汇层面:张玲张扬用词最为丰富,孙法理次之,宋兆霖用词最为单一;人称代词方面张玲张扬译本所占比例最高,最接近于原著;孙法理在使用语气词时,尤其是“吗”和“么”的使用,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而宋兆霖和张玲张扬版本对这类语气词的使用更接近现代汉语。 句法层面:张玲张扬译本平均句长最长,宋兆霖译本次之,孙法理译本最短;从三译本的句子标准差可以看出,张玲张扬在使用长句与短句之间做到了平衡,孙法理的句子长度更趋近于平均值。三译本在主从连词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上虽有不同,但区别不大,数量都明显少于原著。 本文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实证研究有助于译者翻译风格的科学研究。该方法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地结合起來,进行较为系统的数据比较和分析,为翻译批评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说服力,有助于避免传统点评式和感悟式的单一定性研究方法之主观性和随意性。就本论文而言,方法达到了目的,目的证明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