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代谢组客观分类及药食两用米稀临床不适症状代谢标志物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中医两种体质的判别模型和中医多种体质的判别模型,为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现代化研究提供一种客观化表征方法;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药食两用米稀临床不适症状代谢标志物进行聚焦分析,快速建立不适症状与代谢物之间的联系,聚焦分析出不适症状代谢标志物,探讨不适症状代谢标志物的代谢机制,为药食两用物质不适症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中医气虚体质代谢特征研究采集气虚体质和平和体质志愿者的血清样品,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志愿者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采用PCA和OPLS-DA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气虚体质血清样品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选取VIP值>1、FC(fold-change)>2以及P<0.01的代谢物,视作与气虚体质代谢特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HMDB数据库进行鉴定,对已匹配上碎片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初步分析。2.基于代谢组学和随机森林决策树算法的中医体质判别模型采集中医9种体质志愿者的血清样品,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志愿者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以平和体质作为对照组,将八种偏颇体质分别与平和体质进行比较,得到八种偏颇体质与平和体质存在差异的m/z值;通过交集的方式得到八种偏颇体质特有的m/z值,把八种偏颇体质特有的m/z值全部纳入建模;通过RF(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决策树算法来建立判别模型,建好模型后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进行测试。3.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聚焦分析药食两用米稀临床不适症状的代谢标志物研究共招募了171名志愿者,食用药食两用米稀每日一包,为期一年;采集食用米稀0月、1月、3月、6月、9月和12月后志愿者的尿液,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志愿者的尿样样品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通过临床随访研究发现,服用米稀1个月后,15名志愿者相对集中出现了不适症状,包括腹胀、腹泻等。本实验随机选取15名没有发生不适症状的志愿者与15名发生不适症状的志愿者分为正常组和不适症状组,进行OPLS-DA分析,构建正常组与不适症状组的判别模型,筛选VIP值>1,FC(fold-change)>2和P<0.01的化合物作为不适症状的潜在标志物,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聚焦得到不适症状的标志物。结果:1.气虚体质与平和体质PCA和OPLS-DA得分图表明,两种体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了与气虚体质症候相关的5、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4种标志物涉及糖代谢、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5条通路,另外13种标志物代谢通路尚不明确。2.正模式条件下测试结果的总体准确率达到89.66%,其中阴虚体质准确率最高,达到97.78%,气郁体质准确率最低,为86.38%;负模式条件下测试结果的总体准确率达到90.68%,其中阳虚体质准确率最高,达到99.38%,气郁体质准确率最低,为83.35%。3.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不适症状组中有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显著上升(P<0.01),有1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数据库获取标志物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通过交叉分析得到交叉作用靶点250个,筛选出4个重要标志物(儿茶素、脱氧尿苷、肾上腺素、β-乳糖)和7个关键靶点(ALB、INS、IL6、AKT1、TNF、VEGFA、TP53)并对关键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在不适症状组尿样中初步鉴定出21个潜在标志物,分别调控4个代谢通路(组氨酸代谢、嘧啶代谢、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其中嘧啶代谢和酪氨酸代谢与网络药理方法得出结果一致,表明已有文献报道嘧啶代谢与酪氨酸代谢与不适症状有关,而组氨酸代谢和色氨酸代谢与不适症状的关系还有待阐明。结论:1.气虚体质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调节糖酵解/糖异生、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色氨酸代谢等途径,对机体的影响与气虚体质免疫力低下,易疲劳,精神不振和记忆力下降等状态相符,为体质分类判定提供客观化依据。2.由测试结果可知,总体准确率以及各个体质的平均准确率都在80%以上,表明构建的判别模型能够很好得区分中医9种体质,各个体质之间准确率的高低可能与体质之间区分的难易程度有关,本实验基于血清代谢组数据和随机森林决策树算法构建了中医9种体质的判别模型,为体质分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思路,为揭示中医理论体质分型原理提供客观化依据。3.本实验运用UPLC-Q-TOF-MS技术对发生不适症状志愿者的尿样样品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共筛选和鉴定出21个不适症状潜在标志物,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聚焦分析找到了4个重要代谢标志物,其中脱氧尿苷和肾上腺素与不适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探讨了不适症状代谢标志物的代谢机制,为药食两用物质不适症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除了气虚体质外,其余体质只有个别志愿者出现了不适症状,样本量较少,并且后续再无不适症状出现,无法通过检测不适症状代谢标志物相对含量的变化与体质之间建立联系,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生姜挥发油是否通过抑制外源性雌激素双酚A(BPA)环境下的乳腺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进而引起乳腺癌细胞发生一系列凋亡级联反应,最终起到抗乳腺癌作用。第一部分生姜挥发油抑制BPA引起的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方法:通过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式判断出生姜挥发油对外源性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癌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首先采用MTT法测定生姜挥发油对BPA环境下的乳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接着使用细胞划痕恢复
学位
鸡嘴簕(Caesalpinia sinensis)、大叶云实(Caesalpinia magnifoliolata)属于云实属(Caesalpinia)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云实属植物具有丰富的卡山烷型二萜,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细胞毒活性、抗疟、抗菌。本课题旨在研究鸡嘴簕和大叶云实的化学成分,针对性分离卡山烷二萜类化合物。利用硅胶、Seph
学位
室内电力电气设备的建设与安装是电力系统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安装的设备往往质量大、精度高。因此,利用现有的新兴信息和通信技术,构建人机交互平台,对室内电力电气设备和电气系统的安装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物联网系统迅猛发展的背景,设计了一套基于云在线决策、边缘计算辅助远程数据处理与监控、智能机器现场高精度运行的室内电气设备安装解决方案,解锁了安全避碰和系统通信调度逻辑等关键功能。该系统将极大地填补当
期刊
21世纪,各类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交往形式乃至社会结构,并试图形塑全新社会形态。随着机器的微型化、移动化、智能化、嵌入化,人机交互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互动形式之一,以人机交互为核心的社会行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现从交互界面、交互设备、交互模态与交互模式四个方面梳理与分析人机交互的历史进程,并从中把握促进人机交互发展的三大核心驱动力——社会生产需求、技术综合进步与个人社交需
期刊
针对气象雷达仿真培训系统丢包率较大、远程人机交互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设计多终端联合下的远程人机交互仿真培训系统。通过多传感器终端联合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并融合数据,依据用户指令、生成控制指令,经由伺服控制模块控制目标物运动轨迹,生成培训训练内容与故障信号。依据故障信号及测试资源,模拟部件故障,测试培训效果。利用人机交互界面呈现培训内容,通过视觉感知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
期刊
目的:本研究是为了探究Fox O3a与RUNX1在软骨分化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Fox O3a为靶点来初步研究新补骨脂异黄酮对LPS诱导的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使用1%胰岛素-转铁蛋白-硒(Insulin-Transferrin-Selenium(ITS))分别刺激ATDC5细胞7、14、21天,建立软骨分化模型,采用阿尔新蓝染色、茜素红染色分别检测蛋白聚糖的合成情况和软骨矿化情况以及采用
学位
民族药起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药的发掘整理等工作,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整体研究水平依然偏低,发展依旧缓慢。痛风汤散属于传统的藏药,由勒哲(Tinospora sinensis)、诃子(Terminaliachebula Retz)、渣驯膏(Trogopterori faeces)三味藏药组成。“藏药标准”中记载,该散剂用于治疗痛风、关节炎等关
学位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技术、体内和体外试验分析黄芩黄连药对(Scutellaria coptis herb couple,SC)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相关氧化应激、炎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SC在大鼠肝组织水平上的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已发表论文的动物实验基础上选取组织样本进行实验,肝脏
学位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性发作的神经血管性疾病,是被国际公认的最易致残的4种慢性疾病之一。发作时常伴畏光、畏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无疑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家庭乃至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目前,临床试验中显示对治疗偏头痛有效的药物有抗炎类药物,麦角蛋白类制剂、曲坦类药物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等。但其临床应用受到众多副作用的限制,如心血管和胃肠疾病,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偏头痛的新治疗策略。近
学位
粉葛(Pueraria montana var.thomsonii(Bentham)M.R.Almeida)是豆科葛属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但目前对粉葛抗旱性的研究较少,抗旱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1年生粉葛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模拟干旱胁迫和复水试验,观察、测定叶片形态结构(叶片气孔、解剖结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中粉葛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