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强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整合。现今国内外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恢复力、适应力和脆弱性上,对其空间结构的研究比较少见,缺乏相关的数据参考。本文从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利用参与式调查法、半结构访谈和入户调查等方法,选取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的汉龙、芒岗和芒晃3个村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系统的景观组分和空间格局,阐明自然条件对自然景观组分和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并构建村域尺度土地覆被类型分类系统;揭示不同海拔社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据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斑块类型面积和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3个村是典型的农业社区,村民活动与景观直接作用强烈;整体景观均以植被为基质,且连片分布,在整体景观中占绝对优势。按散布与并列指数,汉龙村受自然条件限制最小,其次是芒晃村,受自然条件限制最大的是芒岗村。据斑块结合度、边缘密度、拼块个数和拼块平均大小,3个村的各类斑块均较为紧凑,相比之下,由于汉龙村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连接性最好,景观最规则,破碎化程度最低,芒岗村的荔枝和暖温性针叶林斑块数目多且分散,抑制干扰的能力较其他斑块强。从海拔高度上看,3个村在高黎贡山东坡形成了一定的海拔梯度,V-SES的组分和结构也出现了相适应的变化,芒岗村坐落于汉龙和芒晃之间,景观组分上也具有过渡性质,兼有汉龙和芒晃的部分斑块类型;同时,3个村均有自己独特的斑块类型,如汉龙村的草果和桑树,芒岗村的荔枝、暖温性针叶林和桃树,芒晃村的芒果。从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看,汉龙村由于与保护区毗邻,在地理位置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对保护区的依赖程度最大,全村其他经济收入占总经济收入的12.85%,而在调查的数据统计上看,这12.85%的收入中,从事的大都是与保护区旅游接待相关的工作所获得的报酬;芒岗和芒晃村目前则少有人从事此工作。农户作为村域社会-生态系统最基本单元,也是独立的经济体,面临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然而,研究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对植被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的依赖性过强,加之,种植结构单一,信息闭塞,使得经济收入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受自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户居住呈现聚居的分布格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科技发展落后,农产品以粗加工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对类似种植石斛等中药这些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需要专业技术的种植模式,鲜有人尝试;近年来,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有所增加,但参与旅游业的村民只能为游客提供基本的食宿服务和简单的向导服务,缺少专门化的培训,经济收入偏低。3个村空间结构的差异受自然条件、经济利益、受教育程度、产业结构及生活习俗等的综合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