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模具材料微细柱面阵列的高效精密磨削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pslo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现有微细柱面透镜阵列模压模具加工过程中加工效率较低、磨削表面模型不具有通用性、复相陶瓷模具材料去除机理不明确及其加工表面形貌预测知识匮乏等问题,研究了金刚石砂轮表面微细阵列结构的微磨料水射流精密修整和RB-SiC模具材料高效率精密磨削的机理及工艺。提出了微磨料水射流修形过程中的驻留时间求解算法,通过金刚石砂轮的微磨料水射流修形实验,研究了修整工艺,揭示了微磨料水射流修整砂轮的机理。分析了复相陶瓷模具材料各相的力学行为差异,通过纳米压痕实验研究了RB-SiC模具材料各相的去除机理,建立了陶瓷模具材料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建立了微细阵列砂轮表面形貌模型,揭示了精密磨削微细柱面透镜阵列模具的表面复映机理,优化了超精密磨削工艺。提出了陶瓷模具材料的粗精集成磨削工艺,进行了正弦型微细柱面透镜阵列的磨削实验,获得了高形状精度和高表面质量的模具表面。从而解决现有陶瓷模具材料微细柱面阵列超精密磨削加工制造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面型精度和表面质量不易控制等关键问题。研究了微磨料水射流单一工艺参数和工艺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对砂轮表面微细沟槽的去除深度和去除宽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射流初始核心段内,去除深度和去除宽度随着射流压强的增加而增大,去除宽度随着靶距的增加而增大,靶距对去除深度影响较小;去除深度和去除宽度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去除深度和去除宽度随着磨料流量和加工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建立了单位去除函数的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去除函数呈余弦分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采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求解驻留时间,应用边缘平滑延拓算法减小了算法中的边缘效应。应用加工预测曲线预报加工结果,修整试验结果表明修整试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吻合,偏差值可控制在0.6%以内。研究了微磨料水射流修整金刚石砂轮的机理,砂轮表面材料去除方式主要包括砂轮磨粒脱落和结合剂材料的塑性去除,造成这种选择性去除的原因是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中金刚石磨粒和青铜结合剂的强度差异。获得了 RB-SiC中Si相和SiC相的脆塑转变临界深度,SiC相的脆塑转变临界深度低于Si相。静水压力导致Si相变,提高了 Si相的脆塑转变临界深度,有利于改善Si相的塑性加工性能。建立了 RB-SiC的磨削表面粗糙度解析模型,揭示了表面粗糙度值随着磨削表面塑性域磨削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的影响规律。考虑了 RB-SiC材料各组成相的脆性域和塑性域去除机理的表面粗糙度模型预测误差为5.87%,远小于使用传统模型的预测误差,该模型对质量可控的RB-SiC精密磨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重构了砂轮表面三维形貌,建立了微细阵列结构砂轮的磨粒磨削运动模型,根据磨粒运动轨迹,数值模拟三维表面形貌。实验验证了不同磨削条件下表面形貌理论模型,比较了模拟表面微观形貌和磨削测量表面形貌之间的误差,结果表明仿真截面轮廓与实测截面轮廓吻合度高,轮廓高度特征预测精度为97.1%。研究了对刀误差和砂轮磨损量对正弦型微细柱面透镜阵列成形磨削面形误差的影响规律,应用微磨料水射流加工的微细阵列结构金属结合剂和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采用粗精集成磨削方法,开展了微细柱面透镜阵列模具精密磨削实验研究。正弦型微细柱面透镜阵列的面型误差小于6 μm,表面粗糙度小于0.04 μm。金属结合剂和树脂结合剂砂轮的磨损量分别为90 nm和40 nm。因此,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对刀误差和砂轮磨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大幅提高磨削效率。
其他文献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两类系统(Hamilton系统和耗散系统)响应解的存在性问题.响应解指的是与系统的驱动有着相同频率的拟周期解.具体来说,我们研究的Hamilton模型是带有拟周期驱动的非适定Boussi-nesq方程:且满足铰链边界条件:其中ω=(1,α),α为任意的无理数.本文的证明基于修改的Kolmogorov-Arnold-Moser(KAM)定理.我们将在每一步KAM迭代过程中构造一个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通过改变根系的结构或生长方向,可以使植物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逆境条件。植物响应其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根系构型的改变是根可塑性生长发育的重要体现。因此,深入研究植物根的可塑性生长发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将来基于根型改良的作物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自然界的根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代表的直根
激发态质子转移是氢键动力学中最重要并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反应。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人们已经总结出激发态分子内单质子转移的反应机理以及其动力学行为。在光谱学方面,双荧光峰的出现是激发态单质子转移的代表性特征。然而,对于含有两个或者多个分子内氢键的体系来说,我们是很难仅依赖实验上的荧光峰现象判断其激发态行为。换言之,对于一个含有两条分子内氢键的体系来说,仅通过实验现象是很难辨别出该分子在激发态
随着信息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器件提出了微型化、高速度、高密度、低功耗、非易失的要求。为了满足上述要求,研究者寄希望于自旋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电子的自旋自由度,克服微纳尺度下因为量子效应以及高能耗等问题造成的电子器件性能低下的难题。电子自旋具有向上和向下两个取向,通常通过样品的磁性表现出来,其自旋取向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媒介。磁电阻效应一直以来都是自旋电子学的研究热点
碲化锡(SnTe)合金是最有希望成为继碲化铅(PbTe)合金之后的新一代绿色环保热电材料。SnTe与PbTe同属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简单的晶格结构有利于载流子的输运,从而为高电导率提供了保障。SnTe具有与PbTe相类似的双价带能带结构,这为材料Seebeck系数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本征SnTe中存在大量Sn空位(阳离子空位),从而使得SnTe载流子(空穴)浓度较高。这致使其Seebeck系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蕴含了大量的生物资源。由于海洋特有的环境因素,海洋微生物进化出了多样而且独特的生理机制来适应多变的海洋极端环境,具有多种催化活性的新型蛋白酶已经从可培养的海洋微生物中获得。很多海洋来源的活性蛋白酶已经制备成各类药用制剂用于伤口清创、血栓溶解和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因此海洋微生物产的活性蛋白酶具有很大的医学应用潜力和价值。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主要是为了发展那些可为缺损
由于在结构相变、电学、磁学、光学等方面显示出丰富的特性,功能性氧化物一直以来都是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学科的研究热点,在电子信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功能氧化物的功能性不仅体现在其电学、光学、磁学等性能的奇特性,还体现在其性能的可控性。材料的性能调控不仅能提升材料的功能性,还能帮助我们认识材料的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性能的电场调控,即通过外加电压产生的电场来改变材料的电、磁、光学性能,可以实现对
水下机器人的矢量推进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水下推进技术,能够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敏捷性,对于海洋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克服传统多桨推进或鳍舵操纵方式存在的控制复杂、低速失稳等缺点,通过设计一套结构简单、便于操控的矢量推进机构方案,并应用于无鳍舵型水下机器人,将水下机器人的导向操纵装置和推进系统合二为一,实现水下机器人单机构多姿态的运动模式,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操纵性能。论文首先通过对球面并联机
太阳射电爆发现象一直是太阳射电研究,乃至整个太阳物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由于射电辐射的观测特征(强度、频率、谱形等)与辐射源区的磁场、等离子体、高能粒子的性质密切相关,所以射电暴可用以诊断太阳大气的物理性质,特别是爆发过程中的物理参数。对射电暴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太阳磁场能量的转换与释放、高能粒子的加速与射电暴产生机制的认识。本论文从观测数据分析、线性理论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射电爆发相关过程与辐射机制进
基于铁磁共振的射频和微波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通讯、信息、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领域,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器件的共振频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软磁材料的铁磁共振频率决定了磁性高频器件的工作频率上限。随着当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无外加偏置磁场(自偏置)条件下的高频软磁薄膜材料成为急需材料。近年来,针对具有磁各向异性的自偏置高频软磁薄膜材料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利用倾斜溅射、成分梯度溅射、铁磁/反铁磁层间耦合、磁电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