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记忆言说——金宇澄小说论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展示知青生活的《迷夜》,到绘制城市地图的《繁花》,金宇澄对过去时光的回望与书写,总是带有某种强烈的“破碎”意味。这种交织着复杂内涵的“破碎”意绪,不仅构成了金宇澄小说的背景性情境,也凝结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学格调,浸润于小说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折射出创作主体个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破碎”这一审美特质入手,通过考察和分析其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与生成原因,把握和理解金宇澄的小说世界。
  除绪论与结语外,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梳理金宇澄小说创作的记忆地理图。从创作题材上看,金宇澄是典型的记忆型作家,将记忆转化为叙事是其小说最为显豁的特点。通过对记忆的修辞化处理,金宇澄成功建构了以知青生活为核心的乡土空间和以上海生活为核心的城市空间,二者参差与差异,又凸显出了主体以城市作为“故乡”的写作立场。
  第二章阐释“破碎”的记忆世界的思想意蕴。具体而言,“破碎”的情感附着于作家对伦理关系、历史价值、生命意义的书写与思考之上。通过对美好情感的悬置和对生命历史荒凉本质的揭露,小说自然地营构了一种晦暗、低沉的文本氛围,生成了内含失意、颓废、感伤、困顿等情感特质的审美格调。
  第三章分析叙事层面上的“破碎”特质。一方面,金宇澄擅长利用时间的变形和细节的空缺,打断情节的连贯性,制造文本空白,从而使小说成为断片的连缀;另一方面,被悬置的心理描写和游离的叙述视角,也解构叙事的完整性,造成了小说形式上的碎片感。
  第四章对“破碎”的审美特质进行主体探源。金宇澄小说所氤氲的“破碎”氛围,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记忆)相互交融的结果,是一种内含着作家生命经验、文学追求和审美趣味的诗性建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这种“破碎”的审美特质,不仅与金宇澄的坎坷、边缘的生命体验有关,也联系着作者某种有意识的文学追求。
其他文献
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是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作,因而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和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魔法、巫术来表现一种批判的主题,刻画人物,以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惊心动魄的艺术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对《大师与玛格丽特》的研究现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布尔加科夫的评论者队伍就在不断壮大,论文、
“温情写作”是以书写人性善为核心,彰显文学温暖人心的审美功用的创作方式。在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史中,“温情写作”历经三个值得关注的发展阶段,最终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创作风尚。从这一文学史背景出发,孙惠芬的“温情写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本论文基于孙惠芬的创作实践,结合东北地域文化特点和相关文学理论,从“温情写作”的视域探讨孙惠芬的小说创作。论文设定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部分界定“温情写作”的概念
学位
原罪与救赎是北村文学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词,他以原罪为写作的切入点将笔触直接指向当代人的生存困境,用解剖式的写作呈现出人类在信仰缺失下的虚无状态,将人物一步步逼上绝望的境地,迫使他们直面生存的恐惧与痛苦。但对于恐惧与绝望的揭示并不是他的落脚点,寻求救赎的方式才是他文学创作的真正目的。本文试图以北村1992年之后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北村文学书写中的原罪与救赎。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
学位
东汉时期,透过佛经的翻译,佛教在中国弘传生根,此时入汉的译经师主要有安世高、支娄迦谶、安玄、严佛调、支曜、康孟详等。东汉译经便是母语非汉语的译经师们的翻译作品。厘清东汉译经的语言情况对汉文佛经的语言研究、乃至汉语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汉语是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常用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因而,虚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关注东汉译经虚词中新出现的语言成分(新质)。  在东汉译经虚词新质的具
学位
《太平广记》作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卷帙浩繁,词汇丰富,但目前学界对其词汇缺乏系统的研究,故特选取其中“女仙”部分的词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以概念场理论为背景,主要描写了若干概念场词汇系统在《太平广记》女仙部中的分布情况。同时还系统而整体地考察了汉语史上“诵读”概念场词汇系统内成员的变化、主导词的历时更替、各成员用法的历时演变情况及原因。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本课题
相比文人诗,南朝乐府诗的韵律更能反映当时的口语。研究南朝韵律的文章不少,但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文人诗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本文以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为底本,将确切可考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共169年间的乐府诗韵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刘宋364首,齐代167首,梁代553首,陈代232首。通过对南朝乐府诗入韵字的穷尽式考察,参考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和陆法言的《切韵》(《广韵》)音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在其讲话、文章中灵活运用典故诗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式风格”。习语用典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海外媒体也纷纷点赞。近年来,习近平用典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人们从思想、政治、语言等诸多角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本文收集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类讲话中引用的典故,共计1366例。文章采用理论阐释、归纳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语用背景、语用含义、语用策略及
学位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数量补语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尤为重要的语法项之一。现阶段,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留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的研究,但是针对俄罗斯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的研究却无人涉足。因此,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学生数量补语习得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俄罗斯学生使用汉语数量补语时出现的偏误类型,找出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建议
因果连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基本上都会涉及因果连词的教学。由于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选择一本好的汉语教材对学习者和教学者来说都有一定难度。本论文通过中俄汉语教材所选因果连词的对比分析,发现大多数俄罗斯本土汉语教材的编写体例没有中国汉语教材全面,有些语法规则解释并不太清楚。尽管关于汉语因果连词的本体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对外汉语教材因果连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中俄汉语教材因
学位
“恶魔性”是一种集破坏与创造于一体的反抗性力量,它以原始生命力为内在力量源泉,对既定的秩序和价值体系进行反抗和超越,并被他者视作一种“恶魔”般的存在。鲁迅选择性地接受了“恶魔性”的部分思想内涵,通过对恶魔派诗人的介绍,提出了“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的摩罗精神这一文学主张,在“反抗—战斗—独立”的维度上重新演绎了恶魔性的破坏与创造的力量,规划了一条个人通过反抗获得独立精神,从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