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区域实践探索——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例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世界,发展是主题。而在中国,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经历几代人的艰苦探索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适应当前中国发展状态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是实践的发展观,在指导中国实践的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发展中的实践运用,也正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课题。这也要求我们树立一种“实践的思维方式”,以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探索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的道路。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经济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它的实践探索正是中国区域发展道路的一大重要尝试。2007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西科学发展先行区的提出,以一种实践的思维方式,先行先试,为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发展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特色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从区域这一中观的层面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区域实践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以海西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特色探索为实证对象,通过对海西区从历史、环境、现状等的分析到战略决策的布署和实践过程研究,以特色理论的视角剖析其中的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区域科学发展中共性与个性相融相促的规律,发掘其特色内涵,得到科学发展观与区域经济发展具体结合的现实启示,即:区域的科学发展在于特色发展。只有结合区域自身的优势,认清内在的优质规定性(资源禀赋)和外在的环境态势,从中寻找出特色、培育并形成特色、发展特色,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区域科学发展的道路,才能形成适合自身区域发展的最佳稳态。   同时也提出科学发展观区域实践的要旨:(一)创新是区域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二)区域一体化是当前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三)人口优势的转化是跨越式发展的根基;(四)先行先试走出特色道路。   把握科学发展的实践内涵,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先行先试,通过区域实践实现共性、个性相融相促,内部优化与外部协调双轮驱动,为区域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的道路,为中国区域发展提供前沿的特色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婚恋观一直是十分惹人关注的重要话题,比如康德曾基于民事契约的视角对婚姻目的进行审视,黑格尔则对康德关于婚姻动机相关的论述展开有力的批判等等。在此之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交流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连接的纽带,对国家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具有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公共资源分布不均、救助保障体制不健全、就业歧视加重等影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仍然存在。面对这些问题,党的群众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路径,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单靠
长期以来,业内对声音的描述大半都是基于抽象思维,体现在诸多方面:对声音形象的描述、声乐教学术语的运用、作品分析的理解等.声音技术概念的抽象认识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尤为广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问题和价值宗旨,人的解放也是他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一生矢志不移的理想追求。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生成可以说是整个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
学位
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指将工作与学习结合在一起,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为导向,以企业、学校、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校内外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把以获取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和
期刊
期刊
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而马克思又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