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与应用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学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在现阶段的高中思政课程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将教育视野局限在教材中,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空洞的理论知识讲述,这种情况导致高中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学生提不起多大兴趣。因此,为了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紧跟新课改步伐,笔者将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中《文化生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期望使高中思政课程的内容更为生动和丰富。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在目前的研究中比较少见,因其彰显江西独特的区域文化,传承着红色基因,因此更具创新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问卷法研究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现阶段的高中《文化生活》课程中,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助力教学日益受重视,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渐趋明显,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逐步显著。但是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中《文化生活》教学的有效结合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江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目标存在“形式化”,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支撑教学内容存在“碎片化”,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应用教学方式存在“单一化”,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渗透教学环节存在“割裂化”。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归因分析,得出部分教师运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不够、部分学生对学习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动性不够、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等原因。因此,针对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研究者提出以下对策:提升教师教学中运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素养;增强学生学习江西红色文化的能动性;推进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措施;推进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建设。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背景下对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首要任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推进
本文主要研究了鲁棒自适应控制的两个理论问题,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一种基于反推技术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考虑下面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1+μ1△y(s))y=G(s)(1+μ1△m(s))(u+du)+μ1△d(s)dy,其中G(s)=(Z(s))/(R(s))=(bmsm+…+b1s+b0)/(sn+an-1sn-1+…+a0)是降阶的系统模型,△y(s),△m(s)和△d(s)是系统的
《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部常读常青的书,它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文学性百科全书,书中既有对人情世故、服装配饰的描写,也有园林建筑、房间摆件的刻画;既有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对贵族生活的揭露;既有对针黹烹调的书写,也有对诗词歌赋的吟诵,内容深广,内涵丰富,折射社会,书写人生,具有非常大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教学价值。然而,对于《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状况却不甚理想。当下,教师仍然采用“单篇精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的正式颁布,高中地理教材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教材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教材“活动”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对教材“活动”中所体现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进行研究十分必要。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新型的评价工具,可以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思维结构层级,目前广泛的应用于试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遗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课堂由于其特殊性,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以历史教科书为载体的历史学科教育都担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它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史学理论以及史学技能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提升人文精神的使命。本探究运用文
科技兴国,为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对于高中阶段给出了具体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建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创新与应用,课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若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地知道如何学习,将受益终身。主动学习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阅读教学中,掀起了群文阅读研究与实践的热潮。而在教学实践中,群文阅读多应用于小说、散文、古诗词等阅读文体,很少与新诗教学结合。实际上,通过实践发现,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新诗教学和学习现状的阅读教学方式。由此,本文依据当前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了高中新诗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探索空间,从群文阅读理念出发,尝试将群文阅读与高中新诗
物联网、5G时代的到来,使用户可以依靠边缘计算平台处理海量的数据。尽管基于边缘服务器的数据共享,提高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效率,节省了数据来回传输的通信开销,但也引发了很多用户数据的隐私泄露问题。比如,收集到的数据涉及到位置、敏感数据等隐私,边缘服务提供商会尽量多地根据需要访问数据,从而很有可能导致数据隐私泄露,数据所有者失去对数据的控制权,所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现有方案大多通过数据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在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命制试题进行测试,通过试卷成绩对教学进行定量评价。试题的命制应符合课程标准,基于课程内容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评价。命题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业务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020-20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是对传统的初中历史教材全方位的发展和升级,除了部分改进老教材的正文之外,还设置了很多辅助栏目,如:课文前设“导言”,旁设“人物扫描”、“材料研读”、“相关史事”、“问题思考”,课文后设“知识拓展”、“课后活动”等栏目。“导言”部分作为一课的开端引入,往往结合该课重点知识设置问题,教师使用得当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材中大量的插图使用,为文字多、易枯燥的历史加以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