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学视域下在华韩企伦理问题的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的经营与壮大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因素,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伦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众多实例表明企业若想长存,必须做出合伦理的决策,因而企业伦理作为指引企业及其成员更道德的理论越来越得到学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中韩两国自正式确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众多韩国企业来华投资,韩资已成为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近年来韩资企业在华的发展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韩资企业的伦理问题也日益成为阻碍其本土化和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企业伦理学的基本观点、立场为依据,以在华韩企的伦理问题为研究重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文献的整理考察分析韩国企业对华的投资情况与经营现状,并针对在华韩企的员工发放问卷,调查他们对所供职企业的满意程度,以掌握被调查企业在管理模式及内部关系方面的情况,作为研究的数据支撑。
  论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章简要概述了企业伦理学的含义,并从五个方面归纳出企业伦理学指导企业的伦理准则,即生产经营活动上要坚持诚信自律的准则;人力资源管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劳资关系处理上要坚持民主公平的准则;市场营销服务上要坚持互惠互利的准则;效益追求上要履行责任义务的准则。第三章将在企业伦理学的视域下客观评价在华韩企的伦理现状,肯定有许多优秀的在华韩企依法合德的开展经营活动,但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并指出依然存在的伦理问题。论文第四章分别从外部环境、文化因素与企业自身三个角度分析伦理问题的成因。第五章依据企业伦理学的规范性要求,就如何加强在华韩企的伦理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最后,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华韩企在伦理方面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经营中的失信问题;权威化管理忽视民主的问题;晋升与劳资纠纷等内部不和谐问题;污染环境的责任意识问题。对此,今后要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大失信惩罚制度建设的力度;推行民主管理模式和措施;建立公正的分配制度和平等的晋升制度;制定伦理审查和伦理评估办法;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实行监管。
其他文献
由于唯识学体系的繁富缜密,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相通的六识内容,又有其独创的理论标识——第七识和第八识,其人性论问题则显得更为复杂。关于人性论,以往认为有所关涉的便是“五种姓”说,但是这一假说仅仅是对不同众生的一种现实划分,尚未涉及对人类本性的探讨。而在唯识学中,第八识之“真如”体性对众生具有根本的决定作用,因而,对人类本性善恶的探究,便可化归于对第八识“真如”体性的剖析。第八识其本性为“无覆无记”,即
合成生物学是新兴生物科学技术中具有重大潜力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旨在通过重新设计和改造现有的生物系统,或者从头设计与构建新的生物部件、装置和系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生产和发展出有利于人类美好生活的生物技术产品。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能源与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因此受到科学技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然而,由于合成生物学涉及对生物系统和生物体的操作,因而存在
马克思明确指出,唯物史观的产生方法或道路有两条,“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就是说,唯物史观的出场经历了两条道路一一从感性到理性的道路和从抽象到具体的道路,三个阶段——第一条道路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出场阶段、第二条道路的“唯物史观西欧逻辑”出场阶段和“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出场阶段。马克思唯物史观出场史研究的研究目标,不仅是
学位
城市权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为了研究和发挥中国城市权利构建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人本主义城市学家的代表著作入手,首先对于“城市权利”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做出系统梳理,即城市权利就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城市空间中自由地从事生产和生活的权利的一种比较集中的体现;其次对于城市权利在空间生产、空间政治和城市发展领域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实现可能进行分析
学位
人与世界的交互是以技术为中介的交互,而技术与世界的交互又是以人的身体为基础和中介的交互,这正说明了技术与身体两者间相生相伴、相互作用的关系。当现代技术的触角延伸到人类社会几乎所有领域的今天,技术涉身、入身、具身甚至离身都成为了技术与身体之间关系的表征。因此技术与身体两者互为作用、互为联结的关系问题成为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领域中必须加以重视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综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案例分
学位
现代技术以微观和宇观为取向的发展趋势,使其逐渐超越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并在技术实践中给人、自然与社会带来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困扰着人们对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的判断和认知。那么,我们能否理解以及如何理解超越人类经验直观的现代技术在现实的技术实践中引发的伦理问题,这是现代技术的当代发展给技术伦理问题研究带来的挑战。作为一种超越实证方法的精神科学,诠释学以人类“理解性”的精神活动为对象,是关于意义、理解
学位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起源于何处?对意识本质的探究曾经一直是哲学家的专利。但是,最近的趋势表明科学界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对这个棘手而古老的问题的解决中。在很大程度上,意识的本质问题已经从一个哲学问题转变为一个科学问题。目前,在对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大背景之下,对哲学的需求不再是自明的。但是,通过对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和本体论预设的批判性考察,我们认为哲学反思对于意识的科学研究
学位
布鲁诺·拉图尔是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国际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科学哲学“实践转向”进路的代表,提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广义对称性原则,把科学理解为实践舞台上的一个本体的转译链。同时,拉图尔的“行动本体论”体现了“行动者网络理论”思路的一贯性,规定了经验研究和随之而来的“经验形而上学”(empirical m
学位
阿瑟·丹托(Arthur Danto,1924-2013)是美国重要的分析哲学家、艺术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丹托的艺术哲学由艺术本体论、艺术史哲学和美学观三部分构成,其具体内涵分别是“艺术定义”、“艺术终结论”和“后现代美学”。丹托的艺术哲学聚焦艺术、历史和语言等领域,并涉及理解与真理的相关问题。本论文以哲学诠释学为视角,以“理解”、“效果历史”、“传统”等诠释学概念为参照,对丹托艺术哲学中的“艺术
学位
面对现代性的危机和后现代性对“大写的人”的否定,哲学界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完全持否定态度,如德里达和罗蒂;一种是对现代性下的形而上学抱有复兴之意,如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相对于同时期哲学家们较为激进的道德主张,利科在这两种哲学声音中显得比较温和,他始终以现象学-诠释学为方法论,建构一个以人的形而上学为基础的伦理学体系。该体系与主体哲学息息相关,伦理学本身是关于人类自身的诠释,而经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