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宁肯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澄明与遮蔽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肯是当代文坛中一位厚积薄发的作家,在尝试过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后,他选择用小说回馈生活,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感悟与困惑。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转型在宁肯的创作中被摆在突出位置,存在的历史之思会让人看出人之未来的天命,宁肯对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意在把握知识分子的命运,找寻出路。以此为背景的五部长篇小说,塑造了各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既是转型期历史的见证者、体验者和反抗者,又成为解读宁肯小说的突破口。知识分子的沉默、迷失、逃离源于对自身存在使命的遗忘,这种遗忘使知识分子面临无家可归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找到知识分子的出路,就必须从存在的历史意义上去思考知识分子的天命,找到存在的真理,即存在的意义。因此,第一章首先阐释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背景,对转型期知识分子存在的历史境遇和“忘在”的精神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相对比,发现其中蕴含的内在线索。第二章,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予以敞开,知识的积累让知识分子保持清醒的头脑,但现实的打压使他们选择遮蔽与迷误的非本真存在,精神领袖的本真澄明引领故事的发展,而非本真之遮蔽与迷误使读者获得经验,主动反思。第三章揭示宁肯小说创作的遮蔽之思,真理本应是澄明的,但现实更多以遮蔽形式呈现,要认识真理,首先要把握遮蔽,真理是自行遮蔽的澄明。政治的显隐互现,藏文化的进入与超越仅是其实现遮蔽写作的手段,宁肯小说的难读难懂正源于其对知识分子存在命运更为深刻的思考。第四章在遮蔽中获得澄明,宁肯小说创作求道的意义远大于求生,知识分子找寻本我、发现自我、追求超我的过程即层层解蔽的过程,由此把握知识分子的命运,在澄明中为现代知识分子寻找出路,拒绝暴力,获得拯救。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在中国当代文坛骤然崛起,以强势姿态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之后又一不容忽视的文学现
ICU是全院急危重症病人的集中地,患者由于各种插管,疼痛,躁动等原因往往不能很好配合治疗,需要镇静和身体约束,因此身体约束在ICU使用较为普遍。但同时也带来很多负性质量问
张孟兼,在元末明初即有诗名,师从闻人梦吉。目前学界对张孟兼的研究极少,在基础文献整理和文学创作研究上均存有不足。特别是其家世、生平及交游的考证和诗文别集的整理校注
吴瞻泰(1657—1735),字东岩,清初学者,安徽歙县人。《陶诗汇注》成书于康熙乙酉年(1705),正处在陶学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清代的陶集注本十分盛行,《陶诗汇注》正是在这一风
火箭入轨通常是沿标准轨道面的飞行控制,常规发射任务只需侧向小偏航角校正,但当今一些特殊的入轨任务要求火箭制导控制能侧向大偏航角飞行,以克服较大初始侧向偏差对末级火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记录结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 CD34、HLA-DR表达均为阳性患者RR率
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从本土西去求法高僧的典型,达摩则是从印度东来传法的代表。有趣的是,佛教文学对二者圣僧形象的塑造,都着力于表现其“行脚僧”的本色,并且都有“还乡
快速城市化使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但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城市土地必须集约利用和合理开发,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有助于优化城市土地配置
描述了两种简单而精确的多道分析器死时间测量方法 ,实际测量结果与 80 0型ADC操作手册给出的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死时间的测量精度可达到 10 -6秒 .
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知识产权法本身是作为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