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徽派建筑的创作历程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徽派建筑作为传统徽州建筑的时代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本文致力于研究新徽派建筑的创作历程,以期对新徽派建筑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研究的新徽派建筑主要是建国之后的建筑,将新徽派建筑的创作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阶段划分是以该阶段主要的创作手段为依据。分别是“外在模仿”、“形式隐喻”以及“内在追求”。“外在模仿”主要通过复古的手段重新徽州传统的韵味,处于一个边缘化的萌芽阶段。“形式隐喻”兴于80-90年代,主要通过隐喻、象征的手段来创作一个“新”建筑,这类新建筑不同于以往的仿古怀旧风格,它能让人联想到徽州传统意象的同时保持着一种视觉的“陌生感”。“内在追求”是建筑归于本体的一种阶段,在90年代以后被学者普遍关注,这一阶段的创作开始真正关注建筑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场地环境的尊重、建筑本我的表达去真正关注人对于场所的细腻感受。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研究,面对新徽派建筑的时代泛滥,笔者认为“和而不同”是一种新的思维态度,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固然可取,然而考虑到地域差异的文化融合才是健康的建筑模式。
其他文献
小城镇发展及其导致的社会现象已构成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其中,小城镇中心作为全镇居民的活动核心和对外窗口,是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正越来越受到
建筑应当关注其所处的地点、定居于具体的场所并显现场所精神。时间是场所形成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场所精神的塑造尤为关键。本文以现象学理论为基础,以时间体验为切入点对建筑的
目前,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尚处在发展阶段,许多城市的步行街都面临着活力衰退的困境,因此,一些城市提出了步行街的改造建议.针对这些情况,本论文站在城市建设的角度展开了对激发
本文以我国古代木楼阁作研究对象,将历史典籍文献、考古发掘资料、现代研究论著、现场调研等相结合,在古建筑架构思路分析基础上,就木楼阁建筑结构体系、构造方式,及其产生、发展
当代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文试从建筑师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思想基础,从功效、结构、能源等向度,对当代超高层建筑设计重要的概念、方法和策略予
分形几何理论诞生于1975年,自问世以来,分形不仅在科学和艺术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更是颠覆性地为人们理解自然和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建筑学作为一门融合科学和艺术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城市环境的恶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城市的无序发展等等,如何增强对城市的控制力,引导城市向着良性的方面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连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发展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城市的历史环境,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随着近20年来
学位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街道是城镇的框架,是连接城镇各功能区的纽带.小城镇街道反映当地城镇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小城镇形象和环境景观
2003年末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100美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7.1%,这表明我国居民基本处于富裕型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