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三维空隙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二维空隙模型、Hagen-Poiseuille原理、cosmos图像分析法及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的基础上,以最大骨料公称粒径13.2mm及16mm为例,建立了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三维空隙模型,基于空隙模型提出了混合料目标空隙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混合料配合比,并进行了混合料性能分析。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建立了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三维空隙模型,该模型的构建为计算目标空隙率及不同水头高度下混合料渗透系数提供了有效方法。   2、依据目标空隙率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大大提高了试验工作效率。   3、混合料的空隙率与其渗透能力关系密切,空隙率越大其渗透能力也越大,为使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混合料空隙率应大于18%。   4、混合料有效空隙率是其渗透能力的决定因素,2.36mm筛孔的通过率是影响混合料空隙率的关键因素,其通过率应大于8%。   5、随着混合料空隙率的增大其力学指标随之降低,为符合行车荷载要求空隙率不宜大于25%。   6、cosmos图像分析法测得的面积率(有效空隙率)小于体积法测得的有效空隙率,二者与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关系具有一致的趋向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频发,作为生命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工程,其抗震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桥梁抗震设计比较普遍的方法主要有延性抗震和减隔震设计,论文基于一座强震区
地脉动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地球物理信息,它本身具有的一些优良特性,可以通过对场地的地脉动信号的频谱分析获得频率特性,由此来探讨研究区岩土的动力特性。场地土对地脉动
学位
本文阐明了结构损伤识别的意义,综述了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描述了各种基于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基于模态应
目前,研究不同损伤程度下钢筋混凝土加固梁的抗弯性能试验,大多是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方法。内嵌纤维材料加固法优于纤维材料表面粘贴法,且目前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内嵌纤
我国有80%的国土面积位于地震区,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地震的烈度大大超过该地区抗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的历程以及理论演变的梳理,可以看出城市更新的方式将逐步成为各国大型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目前北京的城市更新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更新理念由形
近年来,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和滞后的城市户外空间的适老性设计,成为了社会快速发展而形成的又一主要矛盾。城市居住小区的户外生活空间则是整个城市户外空间中最贴近老年人
岩体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面的强度,板理化岩体尤其如此。通过原位测试直接获得岩体结构面的强度参数对于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试验方法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公路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41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