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山东农业大学149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听力策略进行更具体深入的研究.基于以前国内外研究及理论,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听力策略及分类.从以往的全国四级统考题中精心挑选的三套试题及由该作者自行设计的两个问卷:听力策略问卷及对学生个人情况的调查问卷作为试验工具.用SPSS 10.0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从四个方面研究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运用.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发现,总的来说,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听力成绩较低,但是听力策略运用频率相对较高.他们使用意义策略多于形式策略,翻译策略运用最少.元认知策略虽然运用较高,但在听力学习中没有计划,缺乏自主性.这可能与课外选修课及双学位课的增设有关,因为这两课使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加减少;缺乏自主性也可在中国传统教育观中得到解释,孔夫子推崇师道尊严,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被剥夺了自主权.另外,由于语言的基本技能较差,尤其在语音语调方面,他们运用形式策略较少.他们还忽略了社会与情感策略的运用,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谦虚的心理所致.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元认知策略、意义策略、等与听力成绩的关系有统计意义,而只有生词与翻译策略对听力成绩有负预测力,即这两策略用得越频繁,听力成绩越低,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听力成绩的学生在运用听力策略方面存在不同.一般来说,高分组运用策略的频率高于低分组,尤其是多用计划策略与意义策略.高分组既关注语言形式又关注语言内容;对信息加工是在语句或语篇的高层次上,因而相对高效.而低分组是以逐字的方式加工信息,效率较低.且低分组运用生词与翻译策略的频率远远高于高分组,因此,低分组的成绩至少部分的是由于生词与翻译策略的运用.最后,对听力策略与三种常用考试题型(对话、复合式听写、短文)的关系进行尝试性研究.结果表明,策略的运用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预测力.联想与预测策略对听力短文题型的预测力具有统计意义,而对复合式听写及对话的预测力可忽略不计.总之,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到除听力策略以外的许许多多的因素,例如,语言学习天赋,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背景及学习环境等.所以,听力的教学应是综合性教学,不仅涉及听力策略的运用,还涉及认知与情感等非语言知识;同时,听力技能的提高也影响其他技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