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特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北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区,有全国最大蓄积的森林,被公认为是大气二氧化碳重要碳汇区之一,对缓解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选择东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群落和生物量测定,了解这些森林类型在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碳氮储量及微生物区系特征变化趋势。本研究主要集中对东北地区优势的兴安落叶松林、原始红松林、典型的次生林和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及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林的研究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土壤有机碳、总氮及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都显著下降,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间的比值也表现出相同趋势,并且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发生变化,A层土壤有机碳、总碳氮,以及A、B层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与纬度和年平均降雨量呈显著相关。从而可以预测:在未来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可能会引起北半球广泛分布的兴安落叶松林枯落物分解加快,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 对张广才岭地区的红松过伐林、次生柞树林、次生白桦林、次生杂木林、落叶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因林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有机碳、总氮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落叶松人工林和次生柞树林,土壤微生物特征最好的为红松过伐林和次生白桦林,最差的为樟子松人工林和次生柞树林。同时,对完达山地区典型次生林(次生柞树林、次生白桦林和次生杂木林)的研究表明,土壤碳氮储量及微生物特征也因林分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次生白桦林的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特征最好。 张广才岭和完达山两个地区气候差异较小,主要是土壤类型不同,分别为暗棕壤和白浆土,因此我们对这两个地区的相同次生林类型(次生柞树林、次生白桦林和次生杂木林)间的土壤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总氮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在两个地区林分组成相对简单次生柞树林的被检测土壤指标较低。 对原始红松林及砍伐后的天然次生白桦林、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林的研究表明:次生林与原始红松林间的土壤各检测指标差异比较小,而红松人工林的土壤各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原始红松林和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总氮与原始红松林和次生林没有显著差异,但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显著低于这两个样地。此外,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及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均具有明显地下成层现象,这些被检测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放线菌在纬度较低的地区随着深度的加深比例逐渐减少,而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有升高的趋势。微生物特征比土壤有机碳、氮对干扰更为敏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铝胁迫下,C.tora根的伸长抑制与木质素含量的上升有关。细胞壁过氧化物酶参与木质素单体的氧化聚合反应。本文主要研究细胞壁结合的松柏醇过氧化物酶(Coniferyl alcohol pero
碳水化合物按其存在的形式可分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两种。前者主要用于植物体的形态建成;后者是参与植物生命代谢的重要物质。迄今为止,有关CO2浓度升高对
期刊
基于在网络销售渠道中,很多顾客会发生退货行为,且如果退回的商品是完好的则可以再次进行销售这一背景,研究允许退货再销售条件下的占线报童问题。建立了占线决策模型,并根据
近年来,使用纳米材料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已成为了一项热门研究课题。其中石墨烯和合金纳米多孔材料更是以其低廉的价格、优良的特性和突出的生物相容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
神经肽是一类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内的生物活性多肽,近年发现神经肽也存在于免疫、心血管、生殖等其他组织。它们以神经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各种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促进免
本试验旨在探讨多胺提高玉米抗涝性的机理。采用两个抗涝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抗涝性较弱;浚单22,抗涝性较强)为材料,并用外源Spd进行处理,研究了涝胁后,外源多胺对两个玉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