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切型霍尔电推进的无拖曳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精密测量科学作为目前国际竞争激烈的科研领域,具有重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为尽可能降低空间环境扰动对测量过程的影响,精密测量任务多采用无拖曳控制技术,即利用推进系统的推力来实时抵消环境对卫星的扰动力。因此,推进系统的动态特性会严重影响无拖曳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控制精度,所以精密测量任务对推进系统提出了推力宽范围可调、低噪声、快响应的需求。在已有的推进系统类型中,冷气推进、胶体电推进和会切型霍尔电推进等多种推进系统已经被证明具有应用于精密测量任务的可能。其中,会切型霍尔电推进因具有推力可调范围宽、放电稳定、寿命长等特点,成为了当前重点研发的推进系统类型之一。因此,基于会切型霍尔电推进开展无拖曳控制研究对空间精密测量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球重力场测量和空间引力波探测是当前空间精密测量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领域,我国天琴计划中的阶段2和阶段3分别致力于完成上述两项任务。虽然二者均需采用无拖曳控制技术,但它们的探测原理和运行轨道间的差异导致了两者所受的主要非保守扰动力和无拖曳控制系统的模式均有所不同,且所用的推进系统推力量级也不同,分别为毫牛级和微牛级。所以,天琴计划中的这两项任务所涉及的无拖曳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虽然在研究思路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是在具体实施细节又有所区别,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推力动态特性的测试及建模是实现无拖曳控制系统设计、推力性能评估和优化的前提,而目前会切型霍尔推进系统的推力噪声和推力动态响应过程在公开报道中尚未见测试,其对无拖曳控制系统的影响也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分别针对毫牛级和微牛级会切型霍尔推进系统的推力噪声和推力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毫牛级推进系统的推力噪声已经达到重力场测量任务的噪声指标,而微牛级推进系统的推力噪声尚未满足引力波探测任务的指标需求。此外,还分析了推力噪声在不同频段内的主要成因。推力阶跃调节实验结果表明推力器自身的动态响应对推力动态过程影响较小,而流量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影响大,最终导致了推进系统的推力动态响应速度也较慢。基于实验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部件级的推进系统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可体现两款推进系统实际推力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为后续分别面向重力场测量和引力波探测而开展的无拖曳控制系统研究提供了模型支持。基于已建立的毫牛级推进系统数学模型,本文首先对重力场测量卫星的无拖曳控制系统展开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重力场测量卫星的主要扰动力为大气阻力,而毫牛级推进系统的推力噪声对卫星运动影响较小。根据以上扰动特性和推力动态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无拖曳控制器,并进行了卫星控制/推进系统联合仿真。仿真发现,推进系统推力响应速度过慢限制了控制系统的带宽,从而导致了控制精度不满足任务需求。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推进系统输入参数协调控制的推力响应速度优化办法。结果表明,在对流量和电压进行协调控制后,推力响应速度得到改善,控制系统带宽也随之增大,使得卫星残余加速度满足了重力场测量任务的无拖曳控制指标。然后基于已建立的微牛级推进系统数学模型,针对引力波探测卫星的无拖曳控制系统展开研究。卫星扰动分析的结果表明,推力噪声是任务关注频段内的主要扰动力。根据所获得的扰动特性,设计了一种带有扩张状态观测器的H∞复合无拖曳控制器。而在卫星控制/推进系统联合仿真中发现,由于当前推进系统的推力噪声过大,即使对推进系统进行了输入参数协调控制,无拖曳控制系统仍然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来对推力噪声进行抑制,从而无法满足引力波探测任务的控制指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推进系统内部进行推力闭环控制的噪声抑制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宽范围内有效抑制推力噪声。结合上述推力闭环控制的研究结果,本文针对引力波探测卫星重新设计了无拖曳控制器,最终形成了内环推力控制、外环无拖曳控制的串级控制系统。卫星控制/推进系统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噪声优化后的微牛级会切型霍尔推进系统和新设计的无拖曳控制器可以协同配合完成引力波探测卫星的无拖曳控制任务,从而具备了应用于天琴引力波探测任务的可能。
其他文献
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实验是地球上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反应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与天体物理超新星演化进程中内部能量向外部传播过程相似。以往的研究表明,ICF靶表面质量直接影响着内爆性能,靶球表面存在的缺陷会使其在向心压缩过程中产生流体力学不稳定性,能量向着薄弱部位发生内爆,最终导致ICF实验的失败。为此,学者们提出在靶球表面加工三维纳米结构,得到具有
学位
随着计算能力和数据规模的快速增长,机器学习在海量数据的驱动下蓬勃发展,成为大数据分析的通用技术。众所周知,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更新均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来帮助调整模型。然而,尽管可以获得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是低质量的原始数据,只有少量数据被加以正确的标注,或者几乎没有任何标注信息,即数据标注稀疏导致机器学习模型失效。此外,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建立在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独立同分布的假设条件下,但现实常常难
学位
Ti2AlNb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耐腐蚀、兼具优异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等特点,是高速飞行器的理想结构材料。高速飞行器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飞行器尖端、翼板、进气道、喷管等薄壁构件服役温度通常在650°C。旋压成形工艺生产周期短,制件精度高,综合力学性能优良,是薄壁回转体构件的首选成形工艺。但是,Ti2AlNb合金属于多相合金,显微组织对加工工艺敏感,且不同的相含量、组织状态都将直接影响旋压件的
学位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碳基固体燃料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煤炭等燃料燃烧为我国的电力能源需求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另一方面,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火电厂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制也越来越严格。这对深入认识燃烧过程中NOx生成/还原行为特征、掌握更先进成熟的NOx减排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NOx减排技术中,燃烧过程中控制燃料N向NO转化的低NOx燃烧技术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受到了持续关注。在
学位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不仅与人类有高达87%的相似基因,而且产卵量大(单次产卵100-200枚)、发育迅速,只需约24小时就可以从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的胚胎,适合高通量实验,如药物筛选等工作。此外,斑马鱼的胚胎完全体外发育,幼鱼体长只有3-4 mm,在胚胎和幼鱼阶段,身体透明,可观察到内部器官,这为以图像反馈为基础的研究方案提供了其他模式生物难以比拟的便利。有研究发现斑马鱼在心脏病发作后,心肌可以进行分
学位
随着化石燃料日益枯竭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探索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近年来小尺度精密制造等加工工艺的蓬勃发展,兼具质轻、高表面积和极佳隔热性能的自相似微纳米级多孔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而目前对多孔材料热传输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在微纳米尺度的研究往往受限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同时自相似性微纳米多孔材料的热传输过程的传热机理和影响因素也缺乏深入研究,热辐
学位
超声成像因其无创、无电离辐射、经济便携等优点,已经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成像技术之一。近年来,基于超声技术的新型成像模式的提出与发展,为医学诊断过程提供了更加深入丰富的辅助信息,同时对超声系统提出了更高成像帧频的要求。传统超声成像系统的聚焦波成像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型模式的高帧频需求。非聚焦波(平面波和凸面波)成像方式能够达到超高成像帧频,然而,受限于超声脉冲的非聚焦特性,平面波/凸面波成像难以获得
学位
燃气轮机凭借其运转稳定,功率密度大,噪声低,启动快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航空器、舰船、电站等领域。我国在燃气轮机研发和制造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我国近年来在民用和军用航空领域正在奋起直追。燃气轮机涡轮动叶顶部与静止机匣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间隙,在运行过程中高温泄漏气持续不断地掠过涡轮叶顶极易导致其发生氧化,热烧蚀,甚至断裂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冷气侧和燃气侧两个角度出发,以
学位
TA15钛合金属高强高韧合金,具有比强度高、高温抗氧化性优异、热强性和可焊性良好的特点,适用于制备在500℃长期服役的航空结构件和焊接承力零部件。基于金属粉末床的增材制造工艺(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克服了钛合金冷加工工艺性差、材料利用率低、成形困难等缺点,能够实现复杂形状构件的快速和柔性化制造。电子束选区熔化工艺(Electron beam selective mel
学位
介电液体中的电(热)对流属于多学科交叉与多物理场耦合的问题,其应用相当广泛,涉及到航空航天、电子工业以及制药等重要领域。电热对流问题由于多物理场的强非线性耦合,其独特流动与传热传质过程存在复杂的流态转捩、线性及非线性不稳定性、分岔及混沌等现象,物理内涵丰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在牛顿流体中的物理现象,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流体性质对其失稳及传热机制影响显著,基于牛顿流体建立的理论体系无法推广到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