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尔夫·沃尔多·埃里森(1914-1994)是二战后美国非常著名的黑人作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是一部极具艺术力度并具有丰富内容的不朽之作,同时也奠定了埃里森在黑人文学乃至整个美国文学中非常牢固的地位。《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描述了一位黑人青年艰难的成长历程。 现今许多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很多个角度解读《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其中多数聚焦于从存在主义、象征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角度,很少有学者从空间叙事理论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本文试图从空间叙事的视角出发,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 本文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和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理论从地志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等三个方面来解析《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从而展现空间叙事理论的特点以及空间叙事对现代小说所起的特殊作用。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阅读视角,更好地去理解《看不见的人》和埃里森其他的作品。 引言主要介绍了埃里森和《看不见的人》在美国文学界享有的盛名,对本小说的国内外研究以及本论文简要概述。 第一章概括介绍空间叙事理论的主要框架和理论支撑。首先,介绍空间叙事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空间叙事理论的定义,其次,介绍了空间叙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观点,其中,详细介绍列斐伏尔的空间叙事理论和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地志空间中主人公身份的变化即从美国南方城镇的大学生到北方城市油漆公司的工人和兄弟会的发言人,最后成为地下室里看不见的人的过程。 第三章描写了心理空间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关系。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从身份危机,身份追寻到身份构建。本章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身份变化进一步剖析身份变化给主人公心理所带来的变化,揭示出主人公从无知到觉悟,最后觉醒的心理历程。主人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完成这个过程的:转向他人——寻求关联;转向它物——沉醉其中和转向自己——创建新角色。 第四章在社会空间里探讨了主人公身份缺失的原因。本章首先着重强调社会空间中的历史根源才是主人公身份危机的主要障碍。其中白人在极权政治空间的主导地位和黑人对自我文化摒弃都是导致主人公无形身份的因素。其次,这一章还分析了埃里森创作《看不见的人》的社会原因,他从社会现实所受的影响和对黑人自我救赎的探讨都是其小说社会空间性的体现。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分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空间叙事,展现不同空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小说空间发展潮流的重要意义。而且这将加深对埃里森小说特点、结构、意境和艺术创新的理解,也将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看不见的人》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