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草丝废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直接再生利用的方法,将人造草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与废丝、LLDPE、色母粒按照一定配比,通过熔融纺丝制备符合质量标准的人造草丝纤维,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开发减量化、清洁化的拉丝生产工艺。   本课题以山东泰山集团生产过程中的废旧人造草丝纤维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熔融再生技术,研究了回收料含量、挤出温度、拉伸温度、拉伸比等对草丝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回收料含量为20%-40%,挤出温度200℃,拉伸温度85℃,拉伸比4,热定型温度75℃,主机转速50rpm的条件下,可制得综合性能良好的人造草丝纤维。考察了回收料含量、拉伸比、挤出温度等对人造草丝纤维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丝纤维的熔融/结晶特征温度变化不大,但熔融/结晶焓略有不同,致使结晶度有所不同。对人造草丝的纺丝流变学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回收料含量、温度、不同长径比口模等对人造草丝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及草丝熔体的弹性表现。   考察了利用回收料制备人造草丝纤维的耐磨损和抗老化能力。结果表明:回收料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草丝纤维的抗磨损能力。当回收料含量为100%时,草丝纤维的磨损量较未添加回收料时降低了约55.37%。不同回收料含量草丝纤维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随老化时间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探讨青藏高原动物对其高寒、低氧、枯草期漫长等极端生态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本论文以牦牛为研究对象,与低海拔黄牛为对照,以 NPY为靶点,通过基因克隆技术与序列比对分
  对采自辽宁省大连市付家庄单条胶黏藻(Dumontia simplex Cotton)的果孢子的发育和生活史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温度和光照等生态因子对单条胶黏藻(D.simplex Cotton)果孢子
  底栖硅藻钝角盒形藻(Odontella obtusa)由F.T.Kützing 于1844 年建立.随后,由于广义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 sensus lato 内的分类变动较多,该种曾一度随Odontella 一起
会议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因其丰富的贝类和藻类资源而被称作“贝藻王国”,曾记录有底栖大型海藻178 种,约占全国藻类总数的20%.然而近年来南麂列岛的藻类资源受到破
  喀斯特钙华景观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地貌,在我国西南山区广泛分布.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由于其壮丽的喀斯特钙华景观和丰
以香蕉炭疽菌、柑橘炭疽菌、桔青霉、疫霉四种水果采后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室内毒力进行了研究,并对紫茎泽兰当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
  江蓠属Gracilaria 的一些物种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但由于藻体形态结构简单,仅仅凭借传统分类学方法难免会造成物种的错误鉴定,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成为解决某
APPLIANCE & ELECTRONICS WORLD EXPO,简称AWE,12万平米规模、近20万人次参观观众,是全球三大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之一。依赖技术引领、产业创新、行业聚焦、展会规模、办展水平
本实验以原始受体亲本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外源豌豆铁蛋白转基因纯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在BC6F3获得含Pea-Fer基因的"Fer34-XS11",它与“秀水11”构成一对近等基因系。对该对近等基因系的重要生物学性状、稻米品质性状、米饭质地等进行考察。结果如下:1.对该近等基因系
  2012 年6 月-7 月,对西藏阿里、日喀则和那曲地区及拉萨市16 个湖泊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1 种(含变种),隶属4 门35 属,其中那曲地区6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