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在乡村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保靖土家族地区仙仁小学为中心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性知识是指当地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发展中建构起来的以具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文化以及世界观为基础所形成或产生的具有地方性特征的知识体系,对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指导作用。而乡村学校作为乡村社会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的最大场域,应当成为乡村社会规范、乡村文明、乡村文化弘扬等方面的典范,是帮助学生学习生活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培育地。因此,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将地方性知识融入乡村学校教育,不仅能够为年轻一代人输送地方性知识,增强地方人的民族自豪感,也为乡村社会以及乡村学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的原仙仁乡以及仙仁小学进行田野调查。解读了原仙仁乡地方性知识中的土家族文化,阐释了地方性知识融入乡村学校教育的内容及其相关教育价值。同时对仙仁小学应用地方性知识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了乡村学校教育中地方性知识教学的相关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体价值。并探究了乡村学校教育中地方性知识应用的现状,阐释了现状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地方性知识融入乡村学校教育的思考并提出了几点策略,首先应该改变对地方性知识的思想认识;其次增加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地方性知识;最后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应的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创设特色乡村学校。
其他文献
缔约责任主要用于规范缔约过程中当事人的行为,而缔约当事人的行为表现可能直接影响到合同的订立、内容及履行等,因此,缔约责任在合同法领域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违约责任,非常有研究的必要。自耶林提出缔约责任理论以来,尽管人们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关注,但缔约责任理论的研究水平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一直都不尽如人意,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初衷,即力图在缔约责任理论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方面作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文除前言外,
学位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协商民主的概念,但他对协商民主理论的开拓和协商民主制度在中国的实践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和从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将中
学位
生死问题是与人相伴终生的现实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从未停止过对生死观的探讨。死亡作为每一个自然界生命体所具备的属性,原本不足为奇。但是,人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命个体,赋予生死一种独特的社会认知,随着这种社会认知的不断发展丧葬文化逐步形成。丧葬仪式作为人生礼仪的最后一个阶段,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各民族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其发展变迁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丧葬文化,又通过丧葬形
西宁市现存的藏传佛教寺院有三座——大佛寺(ō??ā??ā???ā?ā??ā???ā?ā?????ā??)、宏觉寺(?ǒ?ā?āō?ūā?ū?ā??ā??ā???ā?)、金塔寺(??ā???ā??ā???ā???ā?)。它们位于西宁市中心,大十字的位置。承担了西宁及周边藏、汉、土、蒙古族的信仰寄托。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历史上,西宁的藏传佛教寺院是联系中央与西陲少数民族的重要宗教场
磴口问题产生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阿拉善旗与宁夏省之间,是内蒙古西部地区代表性的盟旗制与省县制对抗案例,省旗之间在从未爆发大规模军事武装冲突的和平框架下,紧抓西北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围绕磴口问题进行长时期的政治对抗。本文将磴口问题的产生、首次对抗与二次对抗以及最终解决的前后关键史实串联起来,作出纵向整体分析。同时探讨国民政府中央、阿拉善旗、宁夏省三方势力间的政治博弈对于磴口问题之影响,尝试解决
学位
中国历史上偏安江南政权的统治者大都希冀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但成功者极少。东晋末年,政局动荡,北府兵将领出身的刘裕趁乱崛起,其对内镇压农民起义、扫平割据势力,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征伐战争,北伐中原,光复两都,建立了不世功勋,并藉此得以代晋建宋,成为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北伐虽然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军事力量南移却未能巩固战果,关中失守,河南防线压力增大,为南朝军事防御留下隐患。  本文运用历史学与民族学的
学位
1895年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进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时期。为了实现对台湾少数民族和山地社会的控制,维护殖民秩序,保障殖民利益,日本殖民当局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政策,史称为“理蕃政策”。  本研究借助文献分析的方法,重点对日本殖民台湾中期(1915-1930年)的“理蕃政策”进行爬梳和分析。文章分别从台湾殖民前期“理蕃政策”的沿革、殖民中期“理蕃政策”的形成、殖
学位
学位
满族家祭是以原始萨满教祭祀为蓝本,经过清初历朝统治者的不断改造、规范成全民族为一系但仍以血族姓氏为单位举行的祭祀,也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满族穆昆。它作为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并且蕴含着民族的文化。这其中荟萃了多种艺术形式,也使许多原始音乐、舞蹈得以传承至今,正因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也诞生了极具有满族特色的民族地方戏——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