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历史地理研究——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iao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族历史地理研究是彝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历史时期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又是四川凉山彝族历史地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研究报告在弄清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历程的同时,对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报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的分布变迁与政区沿革。第二部分探讨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开发的历程及其规律,主要研究了交通、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开发等内容。西南丝路凉山段是历史时期凉山地区对外的主要交通道路,水路交通发展有限,总的来说交通闭塞且发展缓慢。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开发主要表现为农耕区的扩展,水利的兴修,畜牧狩猎经济的长期延续,林业、渔业持续缓慢发展。农耕区扩展主要有交通道路沿线的河谷地带向山地扩展、彝汉杂居区向彝族聚居区扩展和凉山边缘地带向腹心地带扩展三种扩展模式。农耕生产在清末取代畜牧和狩猎成为凉山彝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林业开发主要表现为用材林木采伐、商业性采伐、皇木采办、药材采挖、薪炭林砍伐和农垦毁林等,林木消耗巨大。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手工业生展缓慢且长期附属于农业。手工业开发主要表现为铜、铁、金、银、铅、盐等自然资源开采利用,传统的漆木器制作、纺织、金属器物铸造也有所发展。历史时期彝族内部商业发展缓慢并长期附属于农业,商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彝汉贸易的发展,商人以外地客商为主,商品种类逐渐增多,商业城镇和集市逐渐得到发展。由于受外来移民的影响,历史时期凉山地区经济开发序列表现为由彝汉杂居区向彝族聚居区扩展的态势,但这个发展过程缓慢。第三部分探讨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的环境变迁,主要探讨了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动物、河流、自然灾害等演变情况。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气候有周期性冷暖变化,气候带在海拔高度上也有升降变化,大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尺度上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历史时期凉山地区森林植被呈垂直地带性分异,大时间尺度上植被带在海拔高度上有升降变化;森林植被总的演变趋势是逐渐萎缩,但进程缓慢,植被的消耗多是人为造成的。在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下,历史时期凉山地区动物资源也日渐消耗。由于受植被、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及人为活动影响的加剧,凉山地区的河流流量、泥沙含量、微观河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的地震、山崩、水灾、旱灾、冰雹、虫害、兽害等自然灾害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加强呈上升趋势,灾频明显加快。第四部分探讨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凉山彝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为经济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闭塞山地条件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进程,经济开发在改善彝汉等居民生存条件的同时,又直接影响着环境变化的方向和进程,历史时期经济开发和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大致经历了经济开发-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清雍正以前的历史时期)、经济开发-生态环境由良性向恶化转变(清雍乾嘉时期)、经济开发-生态环境渐趋恶化(清嘉庆以后)三个阶段,这个变化过程较整个西南地区缓慢且滞后,并且存在地域上的差异。
其他文献
该文对皇权主义与王权主义作了政治形态性区分,以此为前提对皇权主义在后战国时代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这一分析具有五个特点: (1)在视角上限定于后战国时
历史街区中蕴涵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则关系着历史街区的延续和特色发展。以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
  本文详细论述了先秦至两宋乐官制度的历史。 本报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研究先秦至两宋期间乐官制度之起源、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历史。 下篇则主要研究古代乐官的
研究了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石灰+硫酸锌、硫酸锌+硫化钠、硫酸锌+亚硫酸钠等无氰药剂或者组合药剂对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可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硫酸锌+亚硫酸钠(摩尔比1
摘 要:变电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或整个地区的电力供应,变电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会对其涉及地区的生活状况和生产等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而在变电运行中,比较容易出故障的就是跳闸故障,跳闸故障的影响可大可小,它可以使一个城市的所有电气设备停止工作,也可以干扰到整个变电系统,从而导致城市中所有地域都停电。因此,采用对变电运行跳闸故障的相关处理技术解决问题是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变电运行的跳闸故障和相
为研究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板装配式结构体系(SPW体系)的抗震性能,对2榀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板结构足尺试件进行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结
民国初年兵变频仍不断,成为当时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民初兵变研究有益于从新的角度丰富和加深关于民初社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该课题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学术界关于民初兵变的
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的混凝土箱型梁不可避免受到局部温度作用的影响,其内部存在着非线性温度梯度,伴随温度荷载的持续作用,梁内温度场分布及其效应的发展演变过程较为复杂。通
湿陷性黄土地区中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尚不明确。利用应力路径三轴仪进行应变保持试验,模拟沉桩及随后的桩周土体的应力状态和物理性质的改变,特别是浸水后的挤土效应的变化。试
在对模型桩基施加水平振动荷载的同时,施加桩顶竖向荷载,对一根等直径桩和两根承力盘位置不同的支盘桩进行模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支盘桩与等直径桩相比,其承担水平动荷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