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传染效应研究——基于事件法的发现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房地产业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诸多话题也成为国民议论的焦点。房地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高的行业,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广,经济带动促进作用大,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建筑建材行业、金融保险行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上下游数十个产业。虽然从长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调控政策的出台,在短期时间内是否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以及政策的出台和地产股股价的波动是否对与房地产业相关联的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股价产生了传染效应,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
  本次研究借鉴已经研究过的内容并参考国内外学者的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经济效应,力求获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房地产业及其关联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以及投资的各市场风险变化,并通过异常回报率的横截面分析方法,分析样本上市公司自身原因与股价出现异常回报率的关系。
  从政府角度考虑,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对房地产业及其关联行业上市公司股价造成的波动,能及时反映出政策制定效果和对社会以及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对政府在以后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投资者而言,股价波动以及市场风险的变化,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而这两点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为了克服样本存在相关性以及所有样本都经历相同事件窗的聚类性,文章采用两个多变量回归模型,运用似无关回归的估计方法,考察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及其关联行业上市公司股价产生的短期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从沪市样本的回归结果分析,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对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股价产生了比较显著的行业内经济效应,对选取的与之相关联的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上市公司股价产生了比较显著的传染效应。相比较来看,金融保险业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产生的传染效应比较小。而从深市样本来看,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上市公司股价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效应。相比较来看,建筑业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产生的传染效应比较小,在三类调控政策中,土地政策对深市建筑业上市公司股价的传染效应不显著;而深市金融保险业则完全没有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产生传染效应,这可能与深市的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样本偏少有关。
  金融保险业作为与房地产密切关联的行业,因调控政策产生的传染效应并不显著的可能原因除了深市样本偏少外,主要原因还在于金融保险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金融保险业经营产品特殊,处于高度垄断地位,自身资产规模大,企业对其依赖大。这些因素是导致政策传染效应不显著的可能原因。
  从调控政策的出台,对各行业系统风险的影响来分析,虽然调控政策对选取的部分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带来显著为正或负的累计收益率,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但是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系统风险并没有显著地改变,投资者不能基于政策出台规避短期投资风险。
  但是,对投资者来说,认识到调控政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在政策推出前后制定更加有利的投机或套利策略。
  传染效应程度与房地产关联上市公司自身特性的实证结果显示:在建筑业中,沿海发达地区注册、资产负债率低、资产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受调控政策的传染效应较小,是否国有背景对传染效应程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中,沿海发达地区注册、具有国有背景、资产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受调控政策的传染效应较小,而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对传染效应程度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由于行业的不同,其自身特性也会对传染效应产生不同的结果。
  综上本文的结论是,在2007年-2009年三年间政府相继出台了紧缩、鼓励、再从紧的包括金融、财税和土地政策在内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导致了以下几种效应:(1)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在房地产行业内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累计异常回报率,并且随着调控政策阶段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2)选取的与房地产关联的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因政策影响产生的外部传染效应显著,这种传染效应随着阶段的变化而存在差异;由于金融保险业的特殊性以及深市样本偏少的原因,沪市金融保险业样本传染效应较小,而深市样本没有产生显著的传染效应。(3)土地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有直接的影响,对深市建筑业的传染效应不显著。(4)传染效应程度会因公司自身的不同特征而产生差异。(5)房地产行业及其关联行业的系统风险并没有因不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而完全改变非事件窗期间的表现。
  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需求增长、供给不足、房地产市场存在投资和投机行为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为减少调控政策的失效,结合本文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以下可行的建议。
  一是完善住房调控体制。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调控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住房调控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所以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要全方位的考虑中国的住房供需状况和除供求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前后时间段制定的调控政策要保持统一和协调,避免朝令夕改,要建立调控的应急和长效机制。
  在金融政策方面,首先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合理控制,加强对通货膨胀的预防和管理;另一方面银行要对信贷市场进行评估,加强信贷投放的管理,对向房地产企业发放的贷款严格进行管控。此外还要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发掘,改变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格局模式。
  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对房地产征税的税种和税率进行完善。对房产税进行改革,通过综合的房产税、营业税、契税等调节房地产市场。同时要贯彻已经制定好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保证调控政策的统一协调,避免政策的频繁变动。
  二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对住房保障的制度管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设计;完善住房保障的准入、转让、退出机制来加强对保障房的管理,有效使用保障房;探索新型的住房保障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是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与财权进行调整,加强对地方执行政策的监督检查力度。地方政府出现的土地财政、过分追求房地产投资的短期行为,很大的原因是地方的财权少但是事权却比较多。因此应该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地方有多大的事权,就应该给予多大的财权相对应来保证地方将工作的重点落在民生建设,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财权而出现短视行为,损害政府权威。此外,中央政府应该加强对地方执行贯彻政策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够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合理有序的发展。
  机构投资者在调控政策发布前,预期获得调控政策信息的可能性远大于中小投资者,因此中小投资者在调控政策发布前后容易遭受损失。所以中小投资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努力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差异,避免损失。在不断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敏感时期,中小投资者可以对房地产股票投资采取规避或减少的策略,在证券市场要灵活的做出调整,必要时要做到及时止损。同时,中小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政策面和消息面,降低潜在的投资风险。
其他文献
我国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堪称近年来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此之后,资本市场过去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权分置的局面一去不返,包括国有股在内的所有股份都可以自由流通,这也带动了一些现象在资本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学者关注到:一方面,国家鼓励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实现资产整体上市并促进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大股东能从资产注入当中
学位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丰富的同时,因部分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心不够,产品品质监管不严,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带动农民致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对环境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否严格环境保护、是否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参考的重要因素。因此,农业龙头企业如果能很好地履行企业社
信息是市场中的一项关键资源,同时也是权力的来源和基础,信息质量的高低将影响着市场和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资本市场中不断升级的企业舞弊丑闻事件,影响了各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广大投资者对财务报告质量和信息质量的忧虑。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的核心部分,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大家意识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和运行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中利益相关
学位
期刊
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逐年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其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内外诸多学者主要从债务总体规模的角度出发考察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且国内学者主要对主板上市公司中债务融资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考察,对中小板上市公司则主要考察其融资难的问题,考察债务与公司业绩关系的
学位
当企业选择投资那些具有风险性的项目时,其收入和现金流是不确定的,所以企业选择此冒险的投资行为必然是一种高风险行为,然而伴随着高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会伴随高的收益,众所周知,生存和发展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而且企业创造利润是支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认为企业追求选择冒险的投资行为是必须的,然而,根据代理理论,管理层可能寻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在稳定其工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积
学位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现代公司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代理问题,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内部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距今已经有半个世纪,所以国外股权激励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基于股票的薪酬体系,已经成为管理层激励的重要手段。在中国股权激励最早表现为内部职工股,但这并非
学位
一、研究背景  自中国提出“超常规、创造性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以来,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数量上,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由于持股规模的扩张异常迅速,使得机构投资者渐渐壮大,并成为证券市场上进行股权投资的非常主要的参与力量。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机构投资者有着比个人更多、更大的优势,随着他们持股比例的提升,为了减低投资风险和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他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发挥专业优势,逐步由“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