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供水管网漏失控制与分析模型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漏损评估和控制问题直接关系给水管网管理的安全可靠性。由于管网本身的特点、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一些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严重,漏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也增大了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风险。对于结构复杂、状态多变的开放的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有效的措施之一是采取独立计量分区(DMA)的方式,逐步开展漏损评估和控制工作。对于供水企业而言,寻找一种易于实现并且节省人力的漏损评估和控制系统变得很必要,加强漏损评估和控制是提升供水企业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论文针对北方某城市的一个DMA,分析研究DMA中日供水量、日流量与气候因素、节假日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夜间流量法评估了DMA的漏损状况。根据节省单位水量的费用确定了区域物理漏损的控制策略。通过在DMA区域实施压力控制试验,有效的降低了DMA的漏失量。建立DMA管网模型分析区域漏失、压力控制后节省水量的计算、压力控制前后区域管网中水龄及水质变化。以试验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区域漏损相关的预测模型。  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区域中日最大流量与白昼最高气温相关性最大,夜间最小流量与夜间最低温度的相关,日平均流量、日供水量最容易受到节假日因素的影响。该区域的日平均漏失量过大,供水压力过高。根据压力控制试验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修正的压力控制效益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固定式调压和连续式调压这两种调压方式的效益,得出连续式调压是优化策略。利用管网模型预测和验证了区域压力控制的效益,同时模拟了压力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例如减压后,管网中部分管段的水龄增加,管段内的余氯浓度降低,然而,压力控制大大减少了由于管道或附属设施破裂导致污染物进入管网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构建了区域漏损相关的预测模型,主要包括日供水量、日流量、夜间最小流量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能够辅助诊断区域漏损的发生情形。  论文的研究成果明晰了DMA漏损评估和压力控制试验的实施过程,以及压力控制的经济效益和潜在风险,为区域供水管网漏损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利用试验区域管网模型分析了压力控制过程的效益和风险,为区域压力控制的试验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因此,研究区域漏失控制和分析模型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其他文献
关于混凝土材料强度尺寸效应影响的试验研究已经开展很多;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形成了Weibull随机强度统计理论、Kaplan混凝土断裂理论、Hillerborg裂纹模型,Bazant能量释放理论和
泥岩(Mudstone或者Mudrock),是一种地球表面分布最为广泛的由粘土或泥固化沉积而成的颗粒细小、富含粘土矿物、没有明显层理或页理的粘土岩,也是地下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软弱岩土
硬脆性岩石强度的时间效应研究对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和工程长期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深埋地下岩石工程的开挖过程中,岩爆是一种多发的工程灾害,且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性,即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增加,地上建筑空间越来越拥挤,交通阻塞严重,因此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国外地下空间开
桥梁是公路交通中的重要枢纽工程,一旦在地震中发生损毁,不仅会引发人员伤亡,也将会给震后救灾带来较大的困难,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中小跨径桥梁数量庞大,地震过程中发生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日渐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开展北京市朝
盐渍土具有工程劣质性,采用固化剂固化盐渍土是一种重要的处理盐渍土的途径,现有固化剂不适用于盐渍土,固化盐渍土中的AFm和AFt等水化产物的生成过程和稳定存在条件没有得到系统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发生了大量的“柱铰”破坏机制,没有实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延性抗震设计原则。分析发生大量柱铰破坏的原因,除了填充墙的影响、楼板与
同步硝化反硝化由于具有减少占地面积和建设成本、降低能耗、工艺过程容易控制等优点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在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各个因素中,碳氮比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本实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事业蒸蒸日上,许多桥梁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需要及时对桥梁进行加宽。在进行旧桥加宽时势必出现不中断交通的情况,此时旧桥上行车激发振动,产生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