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q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电信业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艰难地向前发展,它促进了中国通讯的近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本文对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近代电报的发轫和甲午战前电报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在外力刺激和内部动因的双重作用下,近代电报得以发轫。甲午战前,官督商办电报和各省官办电报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了粗具规模的全国通讯网,为甲午战后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从甲午战后至邮传部接管前电报业的发展 此时电报业的发展表现为:湖南初设电报,结束了该省无电报的落后封闭状态;京恰线是中国电报总局在清末十余年间筹设的最大规模的电报工程,它进一步打破了大北、大东两公司对中国出洋报务的控制,使中国有条件与它们竞争;在商务的刺激下其它电报线路也得以扩充;《电报齐价合同》是中国与东、北两公司互相妥协的产物,但却使中国略分东、北两公司利益;甲午战后电报线路的迅速展布使中国电报总局业务兴旺,盈利不断增加。 三、邮传部整顿电报业及电报业的继续进步 邮传部接管电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整顿电报业的措施:收赎电报商股归国有,扩充、改良电报线路和局所,治理整顿电报业务包括减轻报价,扩充业务,整顿电报的延误泄漏,严格电局传报,核减经费,裁撤冗员。这些措施促进了清末电报业的继续进步,表现为:电报线路的延长,局所的增加,电报机器的改进及发报效率的提高,电报业务的繁盛及电报服务对象的转向等。 四、各省宫办电报的发展 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本部分仅择要写了西藏电报的开辟,山东官电的发展,直隶、东三省电报的筹修、延展,新疆、云贵、广西官局电报的延展及各省官局电报发展的总体概况。 五、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创办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外人侵夺中国主权的刺激下,我国也开始创办电话和无线电报。根据经营者不同,电话可分为国营电话和民业电话,这都是市内电话。清末长途电话极不发达。随着时间的发展,电话用户不断增多。但此时,电话营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无线电报则主要是因军事需要在广东、江苏、天津等个别地区零星出现,由于技术力量和人才的不足等原因,清末无线电报未能推广。 六、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评价 本部分首先对清末电舢的经营方式进行了述评:从有利于电信业近代化的角度,对电报国有问野以肯定;简评了各省官局的经营管理情况;肯定了民业电话中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即股份有限公司。然后评价了清末电信业的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通讯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挽回了部分利权。同时也指出了清末电信业的历史局限性:电信主权不完整;由于技术力量的不足、封建政府的勒索和封建官衙作风等原因,清末电信业的发展呈现滞后趋势。 结语总结了全文并得出历史结论:发展、独立是近代社会的两大主题,只有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在发展中占据地位,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兔受外来侵辱。
其他文献
采用单色LED光源得到较理想的近似无衍射Bessel光束.文中从LED光源的时空相干性出发分析用单色LED灯珠产生Bessel光束的可能性,利用光阑提高光场的空间相干性得于实现.设计实
大多数化工厂的反应物料介质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的特点,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化工厂的环境工况对仪表设备的防腐性能、防爆性能的要求较高。本文首先分析了化工厂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婚恋观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为了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客观上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实现思想政治与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在对社会成员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存在着问题与失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
剖析高速公路三渣层结构裂缝的成因,介绍事前预防或事后补救的技术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到刑事诉讼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打击犯罪,对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其他的社会价值诸如人权、个人隐私权等的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此,证据排除规则在刑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保险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长期以来,由于行业发展理念落后、发展方式粗放,"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社会认同度
学评教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实证调查等方法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在教师、学生、课程等方面的特殊性,找出目前高职院校学
禁限用药物类的兽药违法使用和过量滥用,给人类健康甚至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β2-受体激动剂、性激素、精神药物都属于禁限用药物,在畜牧业的饲养过程中,一种或者多种被
非强制行政不以强制行政相对方服从、接受为特征,是行政机关运用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改造,也是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非强制行政的推行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