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在复制和感染中的作用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在1989年即已分离获得,但由于HCV很难在体外培养且在血中滴度很低,一直阻碍了HCV的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因此HCV体外培养细胞模型和小动物模型的建立是HCV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HCV 2a型JFH1株的细胞模型的建立解决了部分难题。JFHI株是由Kato等于2001年从日本1例暴发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获得的,其基因型为2a,JFH1能在体外高效复制并产生感染性的病毒颗粒。但迄今为止,无需突变即能在体外高效复制并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仅限于JFH1株,而JFH1株不能完全代表其他主要基因型的流行特征。因此建立能够支持其他基因型尤其是我国最主要的基因型1b型复制的细胞培养系统成是当前HCV研究的迫切任务。自1999年复制子模型系统被首次描述以来,人们通过对复制子的研究发现,NS5A蛋白是参与HCV复制的重要因子,NS5A通过与其他复制蛋白作用后,形成一个激活的复制复合体,起始HCV在体内的复制。复制子的非结构基因在体外细胞培养中会发生适应性突变(adaptive mutation),将适应性突变预先引入复制子中能够提高克隆形成率(efficiency of colony formation,ECF),适应性突变一般出现在NS3、NS4B和NS5A区,部分突变位点之间有协同效应,其中NS5A的适应性突变导致高度磷酸化的NS5A蛋白形式(p58)下调,从而促进亚基因组或全基因组的复制;或者是突变后与其他的复制阻遏蛋白的结合变弱,促进复制复合体的形成,从而也促进复制子的复制。HCV core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十分保守,在各型中的同源性达到95%。Core蛋白在包裹病毒RNA,维持其固有的外在形态和病毒所致持续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HCV的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培养中产生的HCV感染性颗粒是至关重要的。Core蛋白在HCV的感染颗粒包装和产生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HCV在core蛋白表达受阻的情况下,其病毒的复制会在一定程度受到抑制,但对于core蛋白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很少。病毒入侵感染的首要步骤是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形成一个配体-受体复合物。HCV结构蛋白中包膜蛋白E,就是这样一种受体结合蛋白,以E1/E2二聚体的形式,与宿主细胞膜上的CD81,SR- BI,claudin1,occludin等分子结合后,以复合体的形式介导HCV的入侵。乙型脑炎病毒(JEV)和HCV都属于黄热病毒,基因结构非常相似,均为单股正链RNA病毒。JEV结构蛋白中的囊膜糖蛋白E,也是介导HCV入侵细胞的关键分子。JEV不仅能感染人,也能感染小鼠。已有报道,HCV的JFH1株,能在小鼠细胞内复制,但是不能包装出具感染性病毒颗粒。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用基因置换的方法研究NS5A、C以及E区置换对HCV复制和感染的影响,以期为建立1b基因型的细胞培养模型以及小动物模型建立基础。本研究首先比较J4NS5A基因置换FL-J6JFH1相应区域后构建的嵌合子FL-J6JFH/J4NS5A与野生型FL-J6JFH1复制和感染的差别。接着用人工定点突变的方法对嵌合子NS5A的三个复制相关位点氨基酸改变(S2197P,S2201del,S2197P+S2201del,S2197P+S2204I),比较突变前后复制能力的差别。同时用基因置换的方法用J4 core平行置换FL-J6JFH1构建嵌合复制子FL-J6JFH/J4core,比较置换前后复制能力的差别。此外,本研究还用同属黄热病毒的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的E区基因置换HCV的相应区域,构建了HCV/JEV嵌合复制子,比较HCV细胞亲嗜性的改变,以期建立跨种感染的HCV细胞模型。一、JFH1 NS5A基因置换对FL-J6JFH1复制和感染的影响以我国HCV最主要基因型(1b型J4株)的NS5A替换FL-J6JFH的相应基因得到嵌合型FL-J6JFH/J4NS5A,与野生型FL-J6JFH1,以及复制缺陷型阴性对照FL-J6JFH(GND)线性化后体外转录成RNA,用脂质体分别转染Huh-7.5.1细胞。比较三者转染细胞在培养过程中HCV RNA水平差异。转染后第5,8,12天抽提细胞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作为模板,以HCV特异的荧光定量PCR(FQ RT-PCR)检测细胞内HCV的RNA水平。结果显示,在检测的三个时间点上嵌合体转染细胞内HCV RNA水平一直低于野生型转染的细胞。在第5天,FL-J6JFH转染细胞内HCV RNA为1.1×106 GE/μg RNA,第8天,下降到9.5×105 GE/μg RNA,此后RNA水平明显上升,第12天上升到4.6×106 GE/μg RNA。而嵌合体FL-J6JFH/J4NS5A的HCV RNA水平则维持在一个较低且稳定的水平(104 GE/μg RNA以上)。阴性对照FL-J6JFH(GND)转染细胞后HCV RNA很快被宿主细胞清除。以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为一抗,免疫荧光检测转染细胞内HCV蛋白的表达,在第3、5、8和12天FL-J6JFH1和FL-J6JFH/J4NS5A转染的细胞内都可以检测到HCV蛋白表达,FL-J6JFH/J4NS5A转染细胞的荧光强度要显著低于野生型FL-J6JFH转染细胞,而对照的FL-J6JFH(GND)转染则没有检测到HCV蛋白阳性细胞。上述结果表明,野生型FL-J6JFH和NS5A置换后的FL-J6JFH/J4NS5A都能在Huh7.5.1细胞中长时间有效复制,FL-J6JFH/J4NS5A的复制能力较野生型有很大程度降低。收集FL-J6JFH/J4NS5A和FL-J6JFH转染细胞的上清(d3、d 5、d 8、d 12),感染na?ve Huh-7.5.1细胞,72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HCV蛋白阳性细胞,结果都可见HCV蛋白的表达,但FL-J6JFH/J4NS5A的蛋白表达水平要显著低于野生型FL-J6JFH。上述结果表明,FL-J6JFH和FL-J6JFH/J4NS5A转染细胞后,都能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HCVcc)。不同的是,FL-J6JFH NS5A被置换后,病毒的复制、蛋白的翻译以及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分泌都显著降低,说明了JFH NS5A在FL-J6JFH体外高效复制中起重要作用。野生型FL-J6JFH转染后第9天始,可见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在细胞培养物中持续出现大量不贴壁的细胞,且细胞生长速度变缓并批量死亡。而嵌合体转染的细胞内没有这种效应。这也说明FL-J6JFH/J4NS5A产生的病毒滴度要低于野生型,嵌合体无CPE效应,因此可能更加接近天然的HCV病毒颗粒,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平台。二、NS5A定点突变对置换后HCV复制能力下降的代偿作用采用人工定点突变的方法,将HCV NS5A的2197位上的丝氨酸突变成脯氨酸(Ser-Pro),2201位上丝氨酸缺失(deletion),和2204位上的丝氨酸突变成异亮氨酸( Ser-Ile ),构建四个突变复制子,即FL-J6JFH/J4NS5A(S2197P)、FL-J6JFH/J4NS5A(S2201del)、FL-J6JFH/J4NS5A(S2197P+S2201del)和FL-J6JFH/J4NS5A(S2197P+S2204I)。将四个突变子和未突变的FL-J6JFH/J4NS5A体外转录后分别转染Huh7.5.1细胞,转染后第10天收集细胞进行RNA和蛋白检测。用HCV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定性检测,在转染后第10天所有的复制子都检测到了特异性大小的HCV条带。荧光定量PCR检测突变前后复制子RNA转染细胞内HCV RNA的水平。FL-J6JFH/J4NS5A(S2197P+S2204I)和FL-J6JFH/J4NS5A(S2201del)转染细胞内RNA水平相较突变前有了提高。RNA水平最高组为FL-J6JFH/J4NS5A(S2197P+S2204I),第8天细胞内RNA水平为5.3×105GE/ug RNA,为突变前FL-J6JFH/J4NS5A第8天细胞内RNA水平的约120倍( 4.2×104GE/ug RNA )。FL-J6JFH/J4NS5A(S2197P)和FL-J6JFH/J4NS5A(S2197P+S2201del)与突变前相比,细胞内RNA水平有所下降,其中最低为FL-J6JFH/J4NS5A(S2197P+S2201del),转染细胞后第8天,为3.3×103 GE/ug RNA,约为RNA水平最高组的1/160。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转染细胞内HCV NS5A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突变前FL-J6JFH/J4NS5A相比,突变后的FL-J6JFH/J4NS5A(S2197P)和FL-J6JFH/J4NS5A (S2197P+2201del)的HCV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最少的为FL-J6JFH/J4NS5A (S2197P+ 2201del),在转染后第5天和第10天,几乎不可见阳性细胞。FL-J6JFH/J4NS5A(S2201del)的阳性细胞情况与突变前相似。表达HCV蛋白阳性细胞数最高的是FL-J6JFH/J4NS5A (S2197P+S2204I),第10天阳性细胞数约占整个细胞数的60%,远远高于突变前的5%。以上结果表明,J4的NS5A的2197,2201,2204位点上丝氨酸对HCV的复制和蛋白产物的生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HCV的复制和蛋白翻译的能力。三、Core区基因能置换对FL-J6JFH病毒复制影响的研究采用基因置换的方法(Gene swapping),用我国HCV感染最常见的基因型(1b型J4株)的core区基因替换了FL-J6JFH的相应基因,构建基因型间嵌合体FL-J6JFH/J4core。将FL-J6JFH1、FL-J6JFH/J4NS5A和FL-J6JFH/J4core用Xbal1线性化后,体外转录成RNA,用脂质体介导转染Huh7.5.1细胞。转染细胞传代培养,转染后第5天用FQ RT-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内HCV RNA水平。结果表明,FL-J6JFH/J4core的RNA水平约为5.6×105GE/ug RNA,与野生型FL-J6JFH1相当,而FL-J6JFH/J4NS5A转染后第5天细胞内RNA水平仅为4.3×104GE/ug RNA。转染后第8天,免疫荧光检测HCV阳性细胞,野生型FL-J6JFH1的阳性细胞数在细胞总数中的比例达到了50%,而FL-J6JFH/J4core的值约为30%多,低于core置换前的野生型FL-J6JFH1株的水平。RNA转染的细胞第8天阳性细胞数比例最少的是FL-J6JFH/J4NS5A,不足5%左右,提示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HCV的复制水平。收集转染后第8天细胞上清,孵育正常Huh7.5.1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CV阳性细胞。结果,与对照FL-J6JFH1相比,FL-J6JFH/J4core的阳性细胞数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提示core蛋白的替换会影响HCV感染性病毒的包装或释放。四、包膜区替换对HCV细胞亲嗜性影响的研究生长致密的单层BHK-21细胞按0.001MOI接种乙型脑炎病毒(JEV)疫苗株SA14-14-2,培养72h左右至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效应(CPE),用JEV E单抗免疫荧光检测,结果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接近70%。收集感染细胞的上清,抽提RNA后,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包含JEV prM和E区基因的片段。再用重叠延伸PCR、酶切连接等方法,平行替换同属黄热病毒HCV 2a型FL-J6JFH的E区,构建了HCV/JEV嵌合复制子。HCV/JEV嵌合子体外转录,经脂质体转染BHK-21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嵌合病毒HCV/JEV能在BHK-21细胞中表达蛋白,RT-PCR检测证实转染细胞中有病毒RNA的复制。嵌合病毒的蛋白表达和RNA复制水平明显低于J6JFH1病毒。HCV/JEV在BHK-21细胞中能否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还在进一步实验中。小结:1.与野生型FL-J6JFH相比,FL-J6JFH/J4NS5A的复制能力显著降低,表明NS5A是影响HCV复制的重要因子。FL-J6JFH/J4NS5A转染细胞后不发生细胞病变效应,可能更加接近天然存在的HCV,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影响HCV NS5A的关键决定因子的实验平台。2.采用人工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HCV NS5A上氨基酸替换或缺失的四个突变复制子,即FL-J6JFH/J4NS5A ( S2197P )、FL-J6JFH/J4NS5A ( S2201del )、FL-J6JFH/J4NS5A(S2197P+S2201del)和FL-J6JFH/J4NS5A(S2197P+S2204I)。比较4个突变子与FL-J6JFH/J4NS5A在细胞内复制水平的差异,发现了高复制能力的FL-J6JFH/J4NS5A(S2197P+S2204I),说明关键氨基酸的替换能够有效对NS5A置换后复制能力的下降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3.用J4 core平行替换野生型的FL-J6JFH1,得到了FL-J6JFH/J4core复制子,并对其在Huh7.5.1细胞内复制、翻译水平以及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能力的改变进行了探讨。4.用同属黄热病毒的乙型脑炎病毒的prM和E区(决定细胞亲嗜性),平行替换HCV 2a型FL-J6JFH1的E基因,构建了嵌合的HCV/JEV复制子,并对其在BHK-21细胞内的复制和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为建立HCV跨种感染的细胞模型做出了一种新的尝试。
其他文献
介绍了聚丙烯(PP)水管接头注塑模设计过程。水管接头上10°斜孔和接头需要采用脱模结构。采用一模两腔注塑模具,一组斜导柱抽芯,一组油缸抽芯,通过模具的四面抽芯和推管的辅助
在极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来自怒江州的独龙族妇女董春莲难抑心中的激动,“以前,怒江州许多人都是溜索过河,祖祖辈辈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真没想到,我们这一代人也能坐上高铁,
<正>新东工业株式会社作为铸造设备专业厂在全球开展业务活动,特别是在湿型粘土砂造型机方面,在世界上的占有率是最大的。目前在湿型粘土砂造型机方面,采用「静压」是最普遍
会议
随着医疗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近年发现,除甲、乙、丙、丁、戊型等肝炎病毒可直接造成肝损害外,临床上还有许多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不同程度肝损害,甚至肝衰竭.由于小儿时
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谓:“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将病邪区分为清邪与浊邪这性质截然相反的两类。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对此的理解是:“清邪,风露之邪
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主要从生物芯片、分子马达、纳米探针、纳米生物材料以及其他纳米生物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此领域里的重要发展
<正>第一,全景化呈现中华文化的面貌。也就是要保障国外人士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面相: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核心价值和生活方式,创造力和文化的丰富性,等等。总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呈世界性流行,其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而HBV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产期。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若不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发展新闻客户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达成战略合作,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本文从这一事件出发,分析澎湃新闻与今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生物膜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形成生物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并能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