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PM2.5的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及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的趋势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探究其大气污染形成机制,能为将来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探究了南昌市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PM2.5的污染特征,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以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对其进行了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的研究。同时对采集的PM2.5样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重金属元素以及水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测定,探究各组分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以及主成分因子分析(PCA)对南昌市PM2.5的污染来源进行源解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南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以PM2.5为主,显示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性特征,温度、风速和气压为影响PM2.5的主要气象因素。后向轨迹聚类分析、PSCF和CWT分析显示南昌市PM2.5主要受本地来源以及临近省市的影响。南昌市PM2.5中二次无机离子SNA(SO42-、NO3-以及NH4+的总称)占水溶性离子的76.6%,为其主要成分;SOR和NOR显示南昌市二次气溶胶转化速率较高,而NO3-/SO42-比值则表明南昌市PM2.5主要受固定源的影响。Al和Fe元素为南昌市PM2.5中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As、Cd和Zn元素高度富集,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水溶性总蛋白的质量浓度呈现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季节趋势,且在冬季对水溶性有机物的贡献率最高。PMF源解析显示,南昌市PM2.5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生物质燃烧源、二次源、土壤源、工业源和海洋源,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18.09%、26.56%、26.53%、19.89%和8.93%。而PCA源解析显示,南昌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生物质燃烧源和二次源(31.79%)、土壤扬尘源(23.42%)、工业及机动车源(12.92%)以及海洋源(9.55%)。
其他文献
益智仁,是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Alpiniae oxyphyllae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自长江以南,与槟榔、砂仁、巴戟天共称为我国“四大南药”,是我国著名的药食两用资源。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益智仁的挥发油中小分子化合物(如倍半萜、二苯庚烷等)的分离、鉴定和功能活性,对益智仁的非挥发性物质的研究则还是处于传统的提取工艺优化和简单化学性质的分析上,而有关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较少,限制了
近年来,随着印染、纺织等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废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层状材料因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大比表面积及制备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治理。层状材料吸附有机污染物后形成的固体产物,即有机层状废弃物,若不经有效处置,易引发二次污染。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层状材料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对有机层状废弃物处置势在必行。目前,常规处置有机层状废弃物的方法如直接煅烧,虽操作简单,但有氧
本论文运用纳米材料,如四氧化三钴、还原石墨烯、纳米镍、氧化镍、ZIF-67、氧化铜等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作为电极修饰材料,构建了葡萄糖、过氧化氢、亚硝酸根离子无酶电化学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食品中葡萄糖和亚硝酸盐、以及水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检测,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四氧化三钴(Co3O4)和镍纳米(Ni NPs)复合材料构建了Co3O4-Ni NPs/GCE修饰电极,并用于定量分析葡萄糖和过氧
多酚是植物中的一大类活性次级代谢物,具有抗氧化、预防糖尿病、肥胖、炎症等慢性疾病的功能。多酚根据其溶解度可分两类,一类是水-有机萃取收集的游离多酚(FPP),另一类是残留在上述残渣中的结合多酚(BPP),它们通过酯、醚共价键、疏水键、氢键相互作用与膳食纤维(DF)、蛋白质等紧密相连。关于多酚类化合物生物及化学特性的研究过去往往主要集中在FPP上,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DF作为大量多酚类物质的载体,其
营养物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是指导健康食品生产、有效利用营养物的物质基础,也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凝胶和乳液体系广泛存在于天然、半加工和加工食品中,是食品领域的重要产品形式。凝胶和乳液体系作为活性成分的优良载体,在食品营养增效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构建健康高效食品凝胶和乳液体系对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葛根素具有抗氧化等活性,但较低的溶解度和稳定性,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和转化率。蛋白质与
食源性致病菌所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而沙门氏菌感染在食源性细菌暴发中排名第一。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是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关键,然而目前存在的检测技术如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法等不能满足快速高效的检测需求。为了解决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本论文研究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钆特异性探针的制备工艺并用于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研究设计以顺磁性纳米金属粒子Gd3+作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采矿业和城市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但是矿区开采和工业化发展排放的“三废”会污染周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本文以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陇南某尾矿库周边土壤和西安灞河与浐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品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浓度测定再运用多个污染评价方法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估,结合国内的“导则”和国外USEPA模型分析研究区健康风险,最后利用多元分析法(相关性分析
以鄱阳湖边缘地带为研究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剖面沉积物、稻田土壤、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Cu、Pb、Zn、Cr、As、Cd、Hg7种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p H、土壤有机质(SOM)、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和土壤颗粒组成等理化性质,分析鄱阳湖边缘地带沉积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差异和影响因素等;并分析沉积物、土壤对Cu2+的吸附行为,探究区域沉积物、土壤对Cu2+的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以期为鄱阳湖
茶皂素(Tea saponins,TS)是一类从茶籽粕中提取出的副产物,主要以配基、糖体和有机酸组成其基本骨架,组成方式的多样性赋予了TS丰富的生物活性,如溶血性、抗炎活性、抑菌性、保肝护胃、影响酒精代谢等。近些年研究者开始集中于分离提取茶皂素中的活性组分,因茶皂素组成的复杂性,活性单体的分离仍为研究的难点。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因其具有出色的磁响应性
传统塑性脂肪(如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十分不利于人体健康,过多摄入会使体内胆固醇水平增加,导致血栓、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替代传统塑性脂肪的生产加工途径。近年来,油凝胶以其纯物理自组装制备过程及不含反式脂肪酸的特点而备受瞩目。本研究以米糠蜡为凝胶剂制备了油凝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其在油基食品(花生酱)和多重乳液(W/O/W)中的应用,以期代替市场上部分高反式脂肪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