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n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春玉米的主产区,连作是主要的种植方式。2020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为3646.6万t,秸秆产量高达4375.9万t,由于秸秆还田技术发展滞后,导致露天焚烧污染环境。为此,农业农村部等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中,将东北地区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重点,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等技术。合理的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可以调控土壤水分和温度,降低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并影响犁底层的形成、土壤硬度和容重,增加大团聚体的含量和稳定性,为作物高产奠定基础。因此,针对东北黑土区开展连作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本试验于2021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利用开始于2017年的玉米连作定位试验田开展研究。以秸秆不还田旋耕(TT)为对照,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秸秆覆盖还田免耕(NT)、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垄沟深松(NTS)、秸秆覆盖还田垄台深松灭茬+垄沟深松(SCS)、秸秆还田翻耕(DS),研究连作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硬度、容重、团聚体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分有明显影响,总体上达到差异显著水平。7.5-12.5cm土层日平均土壤水分表现为DS>SCS>NTS>TT>NT,20-25cm土层日平均土壤水分表现为NTS≈TT>NT>SCS>DS,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与TT处理相比,各处理日平均土壤水分在播种后10d均低于TT,在播种后20-120d DS、SCS始终高于TT,NT、NTS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2)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温度有一定影响。7.5-12.5cm土层日平均土壤温度表现为DS>NT>TT>SCS>NTS;20-25cm土层日平均土壤温度表现为DS>NT>TT>SCS>NTS,且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TT处理相比,各处理日平均土壤温度在播种后70d、80d均高于TT;各处理播种后10d的土壤积温表现为TT>DS>SCS>NTS>NT,播种后20-60d土壤积温均表现为DS>TT>SCS>NTS>NT。(3)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硬度和容重有明显影响。垄台、垄帮和垄沟的土壤硬度(除播种前、垄沟的第一次深松后和第二次深松后)在0-25cm土层均表现为NT>NTS>TT>SCS>DS,在20-40cm土层均表现为SCS>DS>NT>NTS>TT;土壤容重在0-20cm土层表现为NTS>NT>SCS≈TT>DS,在20-30cm土层表现为NTS>DS>SCS>TT>NT。(4)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总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明显影响,总体上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在0-10cm土层NT、SCS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TT有利于微团聚体的形成,在10-20cm土层NTS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NT有利于微团聚体的形成,在20-30cm土层TT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NTS有利于微团聚体的形成;水稳性团聚体中,0-10cm土层NTS大团聚体的含量最高,DS小团聚体的含量最高,在10-20cm土层SCS大团聚体的含量最高,SCS小团聚体的含量最高;在20-30cm土层SCS大团聚体和小团聚体的含量最高。(5)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与TT相比,NT、NTS、DS增加了玉米的穗长、穗粗、轴重和穗粒重,且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玉米的百粒重;2017年SCS、DS玉米产量显著高于TT,2018年DS、NTS、SCS显著高于TT,2019年SCS显著高于TT,2020年DS、NT显著高于TT,2021年NTS、SCS、NT、DS均显著高于TT,年度之间变化规律不一致。
其他文献
玉米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黑龙江省是中国春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2020年黑龙江省产量为3646.6万t和932.0万t,占全国产量的14.0%和40.7%。由于秸秆还田技术发展滞后,导致秸秆露天焚烧严重污染环境。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再提出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大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力度,促进秸秆高质量还田。秸秆直接还入土中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补充基础养分,使作物可达到增产的作用。过
学位
随着中国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饮食需求的改变,对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多样性和高品质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由于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资源不足以满足加工产业的需求,因此选育综合性状好的加工型品种,或创制特定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加工型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评价了基于马铃薯加工型品种选育的高代无性系材料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产量与品质表现,初步明确无性系的利用价值,为选育适宜加工的马铃薯新
学位
目的 分析影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各种关键因素,提出改善核酸检测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 选择4个品牌的八联管耗材、4种核酸提取试剂、4种核酸扩增试剂和2个品牌荧光定量PCR仪,用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质控品,比较耗材、试剂和仪器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4种不同厂家的八联管检测结果 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增八联管j的阳性质控品ORF1ab基因、N基因和IC基因的检测Ct值最
期刊
黑龙江作为我国稻米生产的优势地区,水稻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这为国家口粮供给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但是,黑龙江夏季低温冷害的频繁发生不同程度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质量形成,制约了高产优质水稻的发展。灌浆结实期是水稻受低温影响较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遭遇低温冷害,植株体内碳代谢功能紊乱,导致地上部各器官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与物质供应不足,植株生长发育受阻,最终造成水稻减产。因此,探
学位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虽然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交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基本绝缘”的现象。基于区域实践,该研究以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主题高度一致的两节课为例,基于衔接课例的研究,深入探索衔接的路径,主要围绕分析课标教材,找准衔接方向;打破教学屏障,架设衔接路径;锤炼实验技能,铺设
期刊
玉米是集粮-经-饲于一体的特殊重要农作物。当下,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全国第一,但早春低温冷害是其主要的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为探究外源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denine,6-BA)对玉米苗期抗冷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德美亚3号为试材,在筛选出最适浓度的基础上,研究低温胁迫下外源6-BA对玉米幼苗生长、渗透系统、光合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为玉米冷害生理研究及抗冷性栽培技术
学位
氮素作为水稻生长发育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前人关于施氮水平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转运、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等的报道有很多,但是以不同氮效率寒地粳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籽粒灌浆动态等研究较少。本试验以氮低效品种农丰1705和氮高效品种松粳21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氮肥施用水平:N0(0kg/hm~
学位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玉米-大豆轮作是主要的种植方式之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耕作技术,扩大大豆播种面积。长期连作的种植方式会使土壤养分单一偏耗,从而引起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导致作物产量下降。轮作是一种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种植方式,不仅能够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玉米大豆轮作可以增加土壤
学位
目的:分析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 third molar,MTM)阻生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性拔除高风险的MTM及邻近第二磨牙防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MTM阻生患者500例曲面断层片,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民族),年龄分为17-30岁组和31-63岁组,分析全部患者曲面断层片下颌第二磨
学位
水稻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与日俱增,黑龙江省作为水稻主产区,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黑龙江省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夏季低温冷害频发,水稻在灌浆结实期经常会受到低温侵袭,研究证实灌浆结实期低温胁迫严重影响氮代谢酶活性进而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本试验以松粳10和东农428为试验材料,以正常生长为对照,设置灌浆结实期不同天数低温处理,在人
学位